破窗戶理論:別打破心靈的窗戶

發表人 jose 於 2009/2/5 23:29:00
  社區門口,是一條長長的大道。為了美化城市,政府新修了花圃,栽種了美麗的花草。長長的花圃延伸過去,靚麗的美景鋪進心田。

  然而,大道在社區門口沒有設路口,居民要過大道,須拐100多米。居民感覺到了不方便,但一開始仍然努力適應。後來,有居民小心翼翼地從花圃上踩了過去,花圃上留下了他的足跡。其他居民進出時,也便小心翼翼地從花圃上踩過去,慢慢地,花圃上踩出了一條路,如一條醜陋的傷疤橫在美麗的臉上。這正是“其實花圃本無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樣的事情,比比皆是,已經不值得在這裏說事。這裏我想探究的是,人們的一種心理。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如果花圃是沒被踩過的,哪怕平常不太講文明的人,都不太忍心踩上去,畢竟,羞恥感和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一旦有別人踩過,人們的想法往往就不同了,“我保護花圃,別人不保護,花圃還不是照樣被踩壞,既然別人可以踩,我為什麼要傻傻地拐個彎呢?”

  這讓我想起了阿Q。阿Q看尼姑的光頭漂亮,放膽去摸,結果未能如願以償,阿Q火了,留下了那句千秋激憤之語:“和尚摸得,我就摸不得?”

  對於這種心理,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鬥進行了一項試驗。他將兩輛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車停放在相同的環境裏,其中一輛車的引擎蓋和車窗都是打開的,另一輛則保持原樣不動。結果,被打開的那輛車在3天之內就被人破壞得面目全非,而另一輛車則完好無損。接著,實驗人員在剩下的這輛車的窗戶上打了一個洞,只一天工夫,車上所有的窗戶都被人打破,內部的東西也全部丟失。

  詹巴鬥將其稱為“破窗戶理論”。他得出的結論是:人們的心理是很怪的,對於完美的東西,大家都會不由自主地維護它,捨不得破壞;而對於殘缺的東西,大家就會去加大其損壞程度。

  明朝禦史張瀚在《松窗夢語》中也記了這樣一件事:張瀚初任禦史參見都台長官王廷相時,王廷相講了個乘轎的故事。他說,一天乘轎進城,剛好下大雨,一轎夫穿了雙新鞋,從灰廠到長安街時,這個轎夫還小心地擇地而行,怕弄髒了新鞋。進城後泥濘漸多,轎夫一不小心,踩進了泥水中,之後,便“不復顧惜”了。王廷相說:“居身之道,亦猶是耳,倘一失足,將無所不至矣!”

  王廷相的這句話,真是至理名言。他道出了“破窗戶理論”的真諦,對於各級官員和廣大幹部來說,應是振聾發聵之語。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那些栽倒了的官員,從慕綏新逢年過節“從最初接收禮物覺得理虧心虛,到一次收受10萬美金覺得心安理得”;從成克傑逢年過節“從最初在家收些煙酒,發展到帶著小孫子走遍廣西全境向各級官員索要壓歲紅包”;從胡長清逢年過節“從最初躲在賓館裏偷偷吃喝嫖賭,到後來墮落為不給錢不辦事,給了錢胡辦事”。這些都不難看出貪官落馬的軌跡:過去本來也是潔身自好的,也是想做個好官的,但是,當伸了第一次手後,“心窗”就被打破了,觀念隨之發生了改變,既然貪了,一次是貪,兩次也是貪,於是這個洞越打越大,一發不可收拾,千里長堤,就這樣潰於蟻穴。

  四川省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局原副局長陳昌立也是這樣走向深淵的,他在懺悔時說道:“當錢實實在在地拿在手裏,它的誘惑使我忘記了組織原則和黨紀國法。我內心也在為自己辯解,反正收錢的又不止我一個人。從此,就邁進了泥潭不能自拔。我恨自己邁出了可恥的第一步。”

  明白了這種心理慣性,對我們是有好處的,它時時警醒我們,應該讓自己的人生乾乾淨淨,千萬不要在上面亂扔垃圾,更不要打破心靈的窗戶。

摘自:中國贛州網—贛南日報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26&topic_id=1225&post_id=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