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證照:心理諮詢師診斷]--人格障礙的表現和防治

發表人 jose 於 2010/7/29 13:24:17
人格障礙的表現和防治

人格障礙是指人格適應不良,即不伴精神症狀的人格適應缺陷。佯槽神證狀囚。此類人的內在體驗和行為具有持續的明顯偏離文化期望範圍的傾向。

  最初人格障礙指的是使他人不便、煩惱或蒙受損害者,如反社會人格障礙;後來Sckneider以“害人害己”來概括此類人;近年發現有的人格障礙患者並不貽害他人,僅自己經受痛苦,如強迫型人格障礙。現實生活中常見的人格障礙有偏執型、分裂型、強迫型、表演型、反社會型、焦慮型等。各型均有一些特徵,目前認為人格障礙是異源性的集合體。

  1、偏執型人格障礙:這種人敏感多疑,常將他人無意的或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輕蔑,過分警惕與防衛,總認為自己是正確的,往往將自己的挫折或失敗回咎於他人。
  分裂型人格障礙:是以社會隔絕和感情疏遠為特徵的一類人格障礙,他們缺乏親密的人際關係,缺乏性興趣,體驗不到愉快,情感平淡,沉默寡言,孤單。
  2、表演型人格障礙:又稱癔症型人格障礙或尋求注意型人格障礙,這類人以情緒不穩定為特徵。他們具有過分的情緒表達以引起他人注意,對人情感膚淺,說話裝腔作勢,誘惑或挑逗行為卻缺乏性欲,易受他人或環境影響,以自我為中心,為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擇手段,不斷渴望受到讚賞。
  3、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此類人的特徵是經常發生不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患者在兒童少年期(15歲以前)即見端倪,表現為品行障礙如離家外出,與人鬥毆,傷害動物,毀壞他人財物,經常說謊、偷竊等。成人(18歲以後)出現不負責在的或違犯社會規範的行為。他們具有高度的衝動性和攻擊性,缺乏羞慚感,不能從經歷中吸取教訓,無自知之明。
  4、焦慮型人格障礙:又稱回避型人格障礙,此類人的特徵是長期和全面的脫離社會關係。他們回避社交,特別是涉及較多人際交往的職業活動,害怕被取笑、嘲弄和羞辱。自感無能,過分焦慮和擔心,怕在社交場合被批評或拒絕。

  人格障礙患者對周圍環境可帶來不良的影響,特別是反社會人格障礙者易發生違犯社會法紀行為。據對監獄和少教所的調查資料顯示,青少年和成年人罪犯中,反社會人格占半數左右。

  人格障礙父母以其偏離行為必然對子女產生有害影響,但不同類型的人格障礙患者對子女的影響是不一致的。父母患表演型人格障礙者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孩子的適應。父母一方患強迫型人格障礙,其子女常表現有間歇性排便控制不良,反社會人格雙親的子女有較高的精神科轉診率。父母間感情不和和家庭暴力所致的有害作用已得到公認。反社會人格父母的男孩常有品行障礙和嚴重違紀犯罪行為;他們的女孩性不檢點,過早成婚,對所生的孩子缺乏熱情,表現焦慮,常責駡或毆打自己的孩子。精神上擾亂兒童的父母有焦慮者並不少見。如父母患有恐怖症,子女也可出現怕上街和夜驚。

  人格障礙的治療是困難的。他們較少主動求醫,而且目前的治療僅可改善一時性的精神病發作,減輕社會和情緒功能不良或為了適應社會需要對他們進行管理。藥物治療時,人格障礙的一些症狀有效,然而沒有哪一種藥物是普遍有用的。心理治療必須個別化進行,而且不同類型人格障礙應採用不同種類的心理治療。

  人格障礙的預防應從兒童開始。父母的愛護、悉心照料和正確教養以及良好的環境,可減低人格障礙的發生。兒童大腦有較大的可塑性,一些性格傾向經適當的教育可以糾正,如聽之任之,發展下去可出現不正常人格。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26&topic_id=1611&post_id=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