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案例研討〕中國心理諮詢師技能考試案例問答複習題-社交恐怖症

發表人 jose 於 2013/10/5 12:09:56
參考答案

一、請對該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會功能狀態進行整理。
1、精神狀態:
(1)見人緊張
(2)情緒:痛苦、焦慮、悲觀厭世
2、生理功能改變:
心悸、失眠
3、社會功能狀態:
回避行為

二、本案例最可能的診斷是什麼?診斷依據是什麼?
診斷:社交恐怖症。
診斷依據:
病程長;
社會功能嚴重受損;
內心非常痛苦;
求助者無器質性疾病,有社會心理因素的應激;
有回避行為和恐懼症狀。

三、對該求助者需做哪里鑒別診斷?
與精神病相鑒別;
與神經症心理問題相鑒別;
與焦慮症相鑒別。

四、請分析該求助者出現上述問題的原因是什麼?
生物因素:女性、38歲
社會因素:(1)離異,學歷低,收入低;
(2)家庭:母親霸道、父親去世早、婆媳關係差、小時候家貧借債。
心理因素:(1)性格內向、膽小敏感;
(2)對現實問題的誤解;
(3)持久的負性記憶:小時候經常借錢,為此暗自哭泣。


五、解釋EPQ和SDS的測試結果。
EPQ中E量表分為35,表明典型內向
SDS測試,標準分63,說明存在中度抑鬱症狀

六、本案例中,可以擬定的諮詢目標是什麼?
具體目標;消除求助者與領導或比自己優秀的人接觸時的緊張反應,使之勇於面對生活,保證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最終目標:達到促進求助者心理健康和發展、人格完善的目標。

七、認知行為療法的原理是什麼?
認知行為療法認為,認知道過程決定著行為的產生和情緒的變化;
不適應行為和不良情緒應從認知中找原因;
行為的改變也可以引起認知的改變;
認知和行為的惡性循環,會使心理問題變得越發嚴重;
認知行為療法,是在認知和行為及情緒之間建立一種良性迴圈的過程。

八、對諮詢效果進行評估包括幾個維度?
(1)求助者自我報告;
(2)心理諮詢師的評定;
(3)求助者周圍人士的評定;
(4)對求助者社會生活適應狀況的改變進行評估;
(5)求助者諮詢前後心理測理結果的比較。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26&topic_id=3090&post_id=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