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心理諮詢,我應該要學甚麼?諮詢心理學知識框架-提供初學者學習方向

發表人 jose 於 2019/9/10 17:41:16
近年來愈來愈多人學習心理諮詢,事實上,心理諮詢不等於心理學,雖然涵蓋了不同的心理學的理論,但心理諮詢到底要學哪些東西,才是核心重點呢?
在職進修達人李若瑟 整理出完整的知識框架,提供學習方向的參考。

諮詢心理學知識框架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歷史上的幾種理論觀點(理論模型)
第三節 心理諮詢的物件、任務、分類和一般程式
第四節 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諮詢
第五節 婚戀和家庭心理諮詢
第六節 性心理諮詢

學科說明
1、為心理諮詢的臨床實踐提供最基本的相關知識;
2、是一門不完全成熟的學科;
3、通過嚴謹的科學研究獲得的理論還十分有限;
4、諮詢心理學的理論,大部分只是對臨床現象所作的觀察和經驗性的解釋。

第一節 概述

第一單元 諮詢心理學簡史
一、心理諮詢產生的學術背景
1、高爾頓(1882) 宣導測量、研究差異、提出相關。
2、卡特爾(1890)首發心理測量論文、常模比較。
3、韋特默(1896)兒童行為矯正診所。
4、比內-西蒙(1904)編制第一個智力量表。
5、帕森斯(1908)職業指導運動。
二、社會背景
1、四大源頭
﹡心理測量
﹡心理衛生:比爾斯(1907)
﹡職業指導運動:帕森斯(1908)、《職業選擇》
﹡人本主義心理學誕生
2、重要標誌
1953 APA 規定培養標準及倫理綱領;
1955 正式頒發執業執照;
1956 指出諮詢心理學的應有三方面的貢獻:
①促進個體精神世界的發展
②促進個體與環境協調
③尊重差異,促進成員的發展 諮詢師的目標:促進個體實現自我。

第二單元 心理諮詢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諮詢師的職業定義
心理諮詢師是運用心理學以及相關知識,遵循 心理學原則,通過心理諮詢的技術和方法,幫助來 訪者解除心理問題的專業人員。
二、操作性定義
1、心理諮詢的特徵
﹡人際關係
﹡心理活動的過程
﹡特殊的服務行業
2、心理諮詢的定義
①錢銘怡:心理諮詢是通過人際關係,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幫助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②本教材:心理諮詢是心理諮詢師協助求助者解決心理問題的過程。
對心理諮詢的描述(感悟性):
是“心與心的按摩”
是“生命的流露”
是“靈魂的對話”
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第三單元 心理諮詢師的基本條件
國家標準規定的職業能力有:
1、觀察能力
2、邏輯思維能力
3、表達能力
4、人際溝通能力
5、自我控制能力
一、專業知識
理論:6門理論課程
技能:3種技能
法律與職業道德:相關法律、倫理守則
二、思維方式
(一)唯物主義觀點: 遵循自然規律依據事實工作。
(二)普遍聯繫觀點:
1、心身一體的觀點
2、心理、生理和社會交互作用的觀點
3、整體性觀點
(三)限制性觀點
1、職責限制
2、時間限制
3、情感限制
4、諮詢目標限制
(四)發展性觀點
歷史、邏輯、現實相統一的發展觀。
三、諮詢師的基本態度
中立性態度
1、能保持客觀性
2、能使來訪者增加信任感
3、使來訪者感到被尊重
四、心理諮詢師應有的心理素質
1、品格:具有利他、真實、樸素、踏實的人格魅力;
2、自我平衡能力:
3、善於容納他人:
4、有強烈的責任心:
5、有自知之明。

第四單元 中國心理諮詢的歷史、現狀與展望
一、簡史
30 年代:丁瓚 , 第一位臨床心理學家。 北京協和醫院。
50 年代:
60 年代:
80 年代:翻譯、引進。
新中國四個階段:
1、啟動階段(1949--1965);
2、空白階段(1966--1977);
3、準備階段(1978--1986);
4、初步發展階段(1987—現在)
二、現狀
(一)職業化
1、社會化水準;
2、社會效益;
3、經濟效益;
4、組織建設和資訊溝通;
5、社會認可;
6、職業標準出臺。
(二)需求和職業的差距
1、需求和學科的差距;
2、需求和從業人員的差距。
三、中國對心理諮詢的展望
專業化
職業化
市場化
本土化
未來有如下特點:
1、越來越本土化;
2、需求的廣泛性和普及性是必然趨勢;
3、職業化必將繼續向前發展;
4、心理諮詢職業與鄰近學科逐漸區分開來。
要點:
1、心理諮詢的定義
2、心理諮詢師的基本條件 (知識、 技能、 思維方式、 基本態度、 心理素質等)

第二節 歷史上的幾種理論觀點

第一單元 精神分析理論
概括為五個部分:
一、心理結構:
意識—心理結構的表層,能夠覺察到的心理活動。
前意識—心理結構的中層,沒有覺察,但可以喚醒的意識中來的心理活動。
潛意識—不能覺察的心理活動,包括本能及原始沖動和被壓抑下去的記憶、動機、需要等,隨時都企圖得到滿足。
二、人格結構
認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構成。
本我:遵循快樂原則
自我:遵循現實原則
超我:遵循道德原則
三、心理動力
心理活動的驅動力是一種能量,來自生物本能。
早期 生本能:個體保存。
性本能:種族延續。
後期 生本能:
死本能:攻擊、侵犯等
四、心理發展
在不同階段,不同部位或區域的滿足,構成 人格發展的不同階段。
1、口欲期 (0--1)
2、肛欲期 (1--3)
3、生殖器期(3--5)
4、潛伏期 (5--12)
5、生殖期 (12 歲以後)
五、適應觀點 人對環境的適應,會採取各種應對方式。
1、變相宣洩:性本能通過“隱性夢”來變相宣洩。
2、自我防禦:指個體面臨衝突或挫折時,在其心理 活動中具有自覺後不自覺地解脫焦慮, 以恢復心理平衡的適應性傾向。
焦慮分為三種(根源不同)
1、現實性焦慮
2、神經症性焦慮
3、道德性焦慮
防禦機制: 壓抑 投射 置換 反向 合理化 昇華 轉移 等
防禦機制使用得當: 解除焦慮,適應現實。
防禦機制使用不當: 雖然感覺不到痛苦,但卻以症狀形式 表達,形成障礙。

第二單元 行為主義理論
拋棄主觀內省,將客觀行為作為研究物件。
一、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先驅)經典條件反射
華生:(創始人)條件反射刺激→反應模式
斯金納:(新行為主義)操作性條件反射現行行為是先前行為的結果。(壓杆—食物)
班杜拉:強調學習過程中,人自身的能動作用。
基本概念:
1、替代學習;
2、自我強化;
3、行為自控。
二、行為治療
是使用實驗確立的行為學習原則和方式,克服不良行為習慣的過程。
三、行為治療的7個步驟
四、行為治療的主要方法
系統脫敏法
模仿學習法
厭惡治療法
強化法

第三單元 認知心理學
一、“認知”:
指一個人對某一事件的認識和看法,包括對過去事件的評價,對當前事件的解釋,以及對未來發生事件的預期。
二、觀點:
個體的認知活動,對人的情緒、情感、動機和行為,有較強的調控作用。
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看法。
三、認知療法
改變認知因素的結構、調整認知的邏輯、理順各認知階段的聯繫,由此解決心理問題。
﹡貝可
﹡艾利斯

第四單元 人本主義心理學
一、基本觀點
以人為本,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尊重每一個體的自由選擇和獨特性。認為人是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創造性和無限發展的潛能。
人本主義心理學中有兩大重要理論:
1、馬斯洛(1908-1970美國):以需要層次為基礎的自我實現論。
2、羅傑斯(1902-1987美國):以自我觀念為基礎的自我論
二、人本治療法
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心理治療法。所謂人本治療法,是指以接受治療的當事人為中心的一種治療方法。
來訪者中心療法
是以羅傑斯的自我理論為基礎發展形成的心理治療方法。
心理治療是以來訪者為中心,通過創設和諧、自然、溫暖的人際關係,協助來訪者認識自己,重建真實的自我觀念,向著自我實現的目標發展。

第五單元 人性心理學
一、基本概念
(一)人性即人的三種基本屬性。
1、生物屬性
2、精神屬性
3、社會屬性
(二)人性心理學
從人性出發,在三種基本屬性之間的辯證關係中,把握心理活動及其規律。
(三)心理動力
三種基本需要構成了人類心理發展過程的全部心理動力。
(四)個性心理
1、個性的形成
2、個性的差異
(五)情緒與健康
三種人性基本需求能滿足,則產生健康的正向情緒,反之,則產生負向情緒。
二、對診斷、諮詢、治療的指導
診斷:全面收集三方面資料。
諮詢:三屬性失衡,使其恢復平衡。
治療:
要點:
精神分析
行為主義
認知理論
人本理論
人性主義心理學

第三節 心理諮詢的物件、任務、分類和一般程式

第一單元 心理諮詢的物件、任務
一、對象
1、發展性諮詢物件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與心理有關的現實問題,並請求幫助的人。
2、健康諮詢的對象
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遭到破壞,甚至達到“可疑神經症”狀態的人群。
3、康復性諮詢的對象
曾經是精神病人,在臨床治癒後,通過心理諮詢幫助他們康復社會功能,防止疾病復發的人群。
二、任務
﹡幫助正常人群化解各類心理問題;
﹡克服心理障礙;
﹡糾正不合理的認知模式;
﹡調整人際關係;
﹡深化自我認知;
﹡強化適應能力;
……
促使個體成長的任務有五個方面:
(一)認識自己的內部和外部世界;
內部世界:自己的主觀經驗世界,按自己的意志來編排;
外部世界:外界的客觀現實世界,不隨我們的意志而改變。
(二)糾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錯誤觀念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1913--)認為,不合理信念主要有以下七點:
1、在個人與他人的關係上,個人必須受到他人的接納、愛顧和支持;
2、一個人若想有自我價值,他就必須是無所不能,而且在行為表現上,必須做到十全十美的地步;
3、社會上有些為非作歹的壞人,此等壞人必須受到嚴格的法律制裁;
4、逃避責任與面對現實解決問題,兩者比較,前者永遠比後者容易;
5、個人所希望的事情不能如願以償時,那將是可怕的傷害;
6、個人的一切不幸,不是環境所逼迫,就是別人所加害,個人對不幸後果所帶來的痛苦,實無能為力;
7、個人現在的一切痛苦,乃是由於過去的不幸所造成而現在的一切痛苦,又會造成將來的不幸。
(三)學會面對現實和應對現實
1、面對現實:遇到挫折和不幸,不逃避,回到現實,做當下的事。
2、應對現實:用準確、合理的方法,對現實事件做出反應。
三種反應方式:
感性反應:對外部事件情緒化的應對;
理性反應:對外部事件用概念和事物之間的邏輯關係去應對;
悟性反應:對外部事件能以超脫的態度,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用哲理把事物看穿。
(四)使來訪者學會理解他人
﹡理解—應用已有知識揭露事物之間的聯繫而認識新事物的過程。其水準隨所揭露聯繫的性質和人的認識能力而異。
(五)增強自知之明
﹡認識自我
﹡接納自我
﹡發展自我
﹡實現自我
﹡與自己和諧相處
(六)協助求助者構建合理的行為模式

第二單元 心理諮詢的形式分類和一般程式
一、分類
(一)按性質分類
發展諮詢
健康諮詢
康復諮詢
(二)按規模分類
個體諮詢
團體諮詢
(三)按時程分類
短程諮詢(1-3周)
中程諮詢(1-3個月內)
長期諮詢(3個月以上)
(四)按形式分類
門診諮詢
電話諮詢
互聯網諮詢
二、心理諮詢的一般程式
(一)資料收集
途徑(方法)
內容(生理、心理、社會)
(二)資料的分析
(三)綜合評估
(四)診斷
(五)鑒別診斷
(六)制定方案

第四節 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諮詢
以發展心理學為基礎,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徵背景下,解決相應的具體的問題。

第一單元 幼兒兒童少年期心理諮詢
一、嬰兒期的心理諮詢
﹡感知覺充分發展
﹡母語影響,(發音、語法)
﹡建立密切的依戀關係;
﹡心理發展最大的威脅是安全感沒有滿足。
二、幼兒期的心理諮
﹡心理活動充分發展,自主行為增加,語言與詞彙迅速增加與正確應用;
﹡遊戲和口語是教育的核心;
﹡關注與自尊和自信相關的資訊,成人的言語和態度,對他們至關重要;
﹡情感表達不充分,心理障礙更多表現為行為障礙,如多動、緘默多餘動作、攻擊或退縮行為等等。
三、兒童期的心理諮詢
﹡思維迅速發展;
﹡學習和初級社會關係是教育的核心;
﹡促進和保護孩子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
﹡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錯誤的教育觀念;
﹡教育背離基本宗旨;
﹡教育要尊重差異性;
﹡厭學情緒嚴重;
﹡特殊家庭對孩子心理的影響。
四、少年期的心理諮詢
﹡身心發展不平衡引發的各種矛盾;
﹡獨立意識增強;
﹡第二反抗期的對象主要是父母;
﹡和孩子建立平等尊重關係;
﹡幫助孩子順利渡過青春期;
﹡接納和調整不良情緒;
﹡性科學的教育;
﹡正確面對早戀問題;
﹡網路成癮(厭學者、孤獨者)
﹡“不合群”,“孤僻”等只是暫時的外顯行為;
﹡“目中無人,不服管”,多數由於成人管理無能所致。
﹡反抗期的特質極易被看作缺點;
﹡最需要父母師長的尊重、溫暖、理解和支持。

第二單元 青年期的心理諮詢
﹡重點高中
﹡非重點高中
﹡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表現在:
適應新環境;
掌握新的學習方法;
人際關係;
制定自我發展目標;
戀愛;
畢業、擇業。
﹡建立家庭

第三單元 中年人的心理諮詢
﹡中年人有多重壓力;
﹡平衡工作、家庭和生活的各種關係;
﹡家庭失敗;
﹡對軀體、事業表現出不滿;
﹡“職業枯竭”;
﹡“過勞死”

第四單元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
﹡生命衰退和畢生發展的不同觀點;
﹡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的距離;
﹡生活風貌個體差異極大;
﹡更年期綜合症;(春蝶再生)
﹡離、退休後的適應;
﹡再社會化;
﹡老年人精神獨立是幸福是重要基礎;
﹡空巢現象。
﹡失落感,孤獨感; 

第五節 婚戀、家庭心理諮詢

第一單元 戀愛問題的心理諮詢
一、愛情
1、定義:
是男女雙方相互依存和性、情互相給予並彼此理解和接納的過程。
2、不同觀點:
﹡愛情是非理性的事物;
﹡愛情就是純精神之愛;
﹡愛情要滿足人的三種屬性的需要;
三種屬性
生物屬性→性愛(性滿足)
精神屬性→情愛(心理滿足)
社會屬性→戀愛(依附滿足)
二、愛情困惑與障礙的心理諮詢
愛情是人類非理性體驗,愛情自身不遵守理性的邏輯。
諮詢中只能尊重來訪者的主觀體驗,使之認識自己的情感,做出自己的選擇。

第二單元 婚姻問題的心理諮詢
一、苦澀婚姻的緣由
婚姻:是被法律形式約束的兩性關係。
是由浪漫愛情、道德規範以及法律責任、經濟關係、家族社會等一系列因素構成的複雜聯繫。
二、影響夫妻關係的因素
1、結婚動機(價值觀)
2、戀愛時過度情緒化(非理性選擇)
3、角色適應(多角色心理準備)
4、心理相容程度(彼此的接納)
夫妻心理衝突多由下列因素引發:
(一)需求不滿
1、自我價值、自尊心;
2、性的需要;
3、感情需要;
4、經濟需求;
5、興趣、愛好一致
(二)價值觀不一致
(三)雙方自我遠離
(四)性差異
三、婚戀諮詢的一般原則
1、用心理學知識指導諮詢,而不是僅從法律、道德角度進行諮詢;
2、用愛情的定義去判斷愛情的品質;
3、在來訪者處於理性狀態中進行諮詢;
4、鑒別真假愛情;
5、愛情是追求性、情、依戀及道德滿足的複合動機。

第三單元 家庭問題的心理諮詢
一、家庭(心理學家的定義)
在現代社會裡,家庭是個體合情、合理、合法地滿足三種基本需求的特殊社會功能組織。
二、家庭諮詢主要原則
1、科學判斷;
2、將問題具體化、客觀化;
3、保持價值中立;
4、不替來訪者作選擇;
5、尊重來訪者隱私權;
6、夫妻雙方同時參加。
三、親子關係心理諮詢
(一)親子關係的概念
1、自然的血緣關係;(天定)
2、人倫道德關係;(自定)
3、法定的養育、監護和贍養關係(法定)
(二)親子關係問題的心理諮詢
良好親子關係的三個基本條件—
1、親、子雙方對親子關係有全面、正確的理解;
2、對人倫道德有端正的態度;
3、有發展的眼光看待對方。
家庭教養方式—
1、權威型:
2、放縱型:
3、民主型:
﹡孩子問題主要來自父母、家庭;
﹡親子關係要平等、尊重;
﹡滿足孩子合理的需要;
﹡調整不同階段的親子關係。

第六節 性心理諮詢
推薦研究者:
李銀河 社會學家;
吳階平 性醫學專家;
潘綏銘 性學研究專家;
張北川 同性戀研究專家;
劉達臨 中國性文化研究專家。

第一單元 人類性科學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性是人類繁衍的基礎;
2、性行為是人的一種本能;
3、人類的性科學由性道德、性法律、性生理、性醫學和性心理學構成;
4、人類的性由三種因素構成:
①性的生物因素:遺傳、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等。
②性的心理因素:性需求、動機、態度、認知、情緒和經驗等。
③性的社會因素:家庭、宗教、人際、道德和法律等。
二、人類的性特徵
(一)性的普遍性
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與性有關。(克隆人、試管嬰兒)
(二)功能多樣性
1、生殖需要;
2、夫妻關係的紐帶;
3、滿足心理需要,維持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
4、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
(三)選擇性和排他性
(四)責任性
(五)文化和社會的制約性
三、性道德與性態度
(一)性道德
是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是對性行為的規範。
1、具有控制功能和調節功能
2、性道德的多樣性
①多樣性
②一致性
③繼承性
④雙重性
3、現代性道德的特點
①嚴肅性
性行為應在婚姻內進行;
性行為應是雙方愛情的表達;
②平等性
性行為過程雙方自願;
性行為雙方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③科學性
醫學原則
生理學原則
性心理學原則
(二)性態度
三因素構成
﹡性認知:對性規範和性知識的認識。
﹡性情感:對性行為的情緒體驗,即對性生理反應的主觀感受。
﹡性行為傾向:對性行為的期待和意向。

第二單元 性心理諮詢的內容與方法
健康性心理的基礎
一、合理的性動機
1、符合和遵守社會行為規範;
2、建立在愛情之上;
3、遵守道德原則;
4、不背離具體的文化要求;
5、是自覺、文明和科學的動機。
﹡合理的性動機應是情、理、法三者的統一。
二、科學的性知識
包括如下內容:
﹡性生理知識
﹡性心理知識
﹡性道德知識
﹡性行為操作知識
﹡性行為的各種內在規律
三、健全的性生理
﹡人類的性行為有其自然的生理基礎;
﹡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對性行為都有較大影響;
﹡藥物依賴、過量飲酒和抽煙對性行為有不良作用;
﹡無節律的生活會降低和諧性行為的品質;
﹡健全的性生理是和諧性行為的基礎;
四、良好的心理狀態
﹡人類性行為是其精神生活的一個特殊部分;
﹡情緒狀態和注意狀態是維持性行為過程的重要條件;
﹡整個性行為過程都處在複雜的情緒情感的體驗之中。
五、高尚的性道德
﹡性行為以夫妻忠誠、以愛情為基礎;
﹡性行為必須雙方自願;
﹡性行為應遵循利他(她)的道德原則;
﹡遵循相互尊重和彼此滿足的原則;
﹡雙方享有同等權利和義務。
六、恰當的環境
﹡私密的空間;
﹡安靜舒適的環境;
﹡色彩、溫度、音樂、氣味等溫馨元素。
性心理諮詢工作
一、性心理諮詢工作的基本要求
(一)基本宗旨
科學地認識性、理性的對待性行為、排除性心理障礙。
(二)基本原則
堅持性道德、性法律、性心理、性生理、性醫學五位一體結合的原則。
二、兒童期的性心理諮詢
1、諮詢對象分類
①對有性心理問題的兒童進行諮詢;
②對問題兒童的家長進行諮詢;
2、諮詢的包括三個方面
①性別認同:
②性衝動:
③性好奇:
三、少年期的性心理諮詢
﹡青春期身心發展不平衡;
﹡性機能初步成熟,造成內心的困惑與衝突;
﹡有對性的好奇和較強的衝動;
﹡12-15歲是首次性挫折的高峰期。
(一)性道德諮詢
“尊重他人”、“男女有別”、“自律精神”
(二)性法律諮詢
“性侵犯”、“法律懲治”
(三)性生理和性醫學知識諮詢
性器官的解剖知識、性生理的發育知識及性生理衛生知識。
(四)性心理知識諮詢
正常面對青春期的特殊心理體驗、合理應對早戀現象、正確理解和宣洩性焦慮
四、青年期、成年期的性心理諮詢
﹡青年期和成年期是個體生理發育成熟時期;
﹡是戀愛、結婚、生育的時期;
﹡性心理諮詢的內容主要是由戀愛、婚姻和性生活帶來的問題。
(一)戀愛諮詢
戀愛觀;
戀愛的一般規律;
戀愛的方式;
戀愛的動機;
失戀及戀愛挫折。
(二)性行為知識諮詢
男女性行為的不同規律;
男女性高潮的標誌;
正確的方法及姿勢、頻率;
保持性生活的新鮮感;
……等等。
五、更年期、老年期的性心理諮詢
特點:
﹡生理的衰老過程自然引起心理變化;
﹡性的衰退是自然現象,但也有個體差異;
﹡積極的生活態度可以延緩性的衰退。
(一)更年期
﹡45-55歲之間;
﹡卵巢功能衰退;
﹡第二性征退化。
(二)老年的性行為
1、隨年齡增加,頻率下降;
2、量力而行,方式多樣;
3、“用進廢退”
影響老年性生活的心理因素:
1、認知偏差;
2、興趣下降;
3、性態度老化;
4、對衰老的恐懼;
5、不良的人際關係。

第三單元 性行為的問題
一、問題的原因
1、生理因素:基因、遺傳缺陷或後天疾病等等;
2、心理因素:認知、情感和不良性經驗;
3、社會環境因素:人際、壓力、生活事件、風俗習慣等;
二、性行為問題的分類
(一)按性行為的八個過程進行分類:
1、性角色:定位偏差、性身份障礙、易性癖。
2、性欲望:性壓抑、性冷淡、性厭惡、色情狂等。
3、性動機:動機偏差、性詐騙等。
4、性對象:戀物癖等。
5、性能力:
6、性操作:異裝癖、窺陰癖、受虐癖等。
7、性體驗:高潮缺乏、異性厭惡等。
8、性後果的責任問題:
(二)按性行為的嚴重程度分類
1、性行為失調:
偶發性的、偏離正常的性情緒體驗,持續時間很短。一般能夠自癒。
2、性行為障礙:
性行為持續偏離正常或失常,並且能影響到其他階段的性行為,甚至喪失對性行為的自信心和興趣。
3、性行為變態:
是一組以人格變態為基礎的性行為紊亂,可以發生在性行為過程的任何階段。
據近百年來的科學研究,同性戀是先天基因決定的,與道德毫無關係。2001年4月,中國新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也將同性戀從疾病分類中剔除,這就意味著,同性戀不再是一種疾病。
三、常見的性心理問題
(一)性角色問題
偏差、障礙、易性癖。
(二)性動機偏離
1、泄欲動機;
2、奉獻動機;
3、生育動機;
4、享樂動機;
5、性別自我肯定動機;
6、好奇動機。
(三)性對象的偏離
1、戀物傾向
2、自戀傾向
3、幻想與夢戀
(四)性能力問題
1、陽萎
2、冷陰
3、早洩
4、女性交媾疼痛
5、射精不能

資料整理:在職進修達人 李若瑟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26&topic_id=3412&post_id=4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