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潛意識心理學權威墨菲:愛心是實現健康和幸福的惟一源泉

發表人 jose 於 2007/11/10 21:43:02
別人所說的話或所做的事並不能真正地讓你發怒或讓你煩惱,除非你允許它來打擾你。

惟一能讓你煩惱的方式是通過你的思想。

比如,如果你要發火,你心理上得經歷幾個階段:首先你開始想別人所說得是什麼意思,你決定生氣或發火;然後你決定採取行動,也許你會反唇相譏或採取類似的行動。

你看,你的想法、感情反應、行動都在你心裏產生。當你在情緒上變得很成熟時,你會對別人的譴責或不滿,不會立刻做出不愉快的反應。這樣做就意味著你不會太激動,你對別人的反應是消極的。
你要記住你的生活中的目標是什麼,不要讓別人、一件事或什麼東西讓你偏離你的內心的平安,偏離你對祥和、健康和活潑的內在感受。精神分析學創始人佛洛德說,除非人的個性中有愛心,否則這種個性就會發病死去。

愛心包括理解、善良和對別人的神聖個體的尊重。你對別人的愛和善意越多,回饋給你的愛和善意也越多。如果你傷害別人的自尊,你就得不到善意的回報。

每個人都需要愛和得到認可,感受到他存在的重要性;每個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價值所在,如同你的感受一樣,認為自己是整個人類社會中的一員。當你能夠清楚地明白這一點時,你心中就會尊重他人,別人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回報你。

一個演員跟我說,他首場演出時,觀眾對他發出噓聲和譏笑他。他承認,劇本寫得不好,他也不想認真地演。那場演出後的幾個月裏,他非常痛恨觀眾,罵他們是笨蛋、蠢驢和無知等等。他辭去了演員工作,在一家藥店裏幹了一年多。

後來有一天,他的一個朋友邀他去紐約市市政大廳聽講座。題目是“怎樣與自己相處”。這個講座改變了他。他又回到舞臺,並開始常常真誠地為觀眾和自己祈禱。

每晚上台演出前,他總是懷著愛心和友好的情意,並養成一種良好的思維習慣,願上帝賜平安給所有到場的人,願所有的觀念都充滿激情。每場演出他都這樣想。如今,他已是一位知名演員。

有些人不易相處,因為他們的心態是扭曲的。他們有時得不到正常人的對待。這些人都是一些過激的、好爭論的、不易合作的、執拗的、憤世嫉俗的、生活上很糟糕的人。他們心理上是有病的,也許是他們從小受到虐待。

有些人屬於先天性畸形。你不會譴責一個患肺結核的人,同樣也不會去譴責一個精神上有病的人。沒有人去恨一個駝背。現實中有許多精神上的“駝背”。你應該同情和理解這些人。要瞭解一切,就得寬容一切。
換位體驗

最近,有一位女士來見我,她說,她辦公室裏的一位姑娘長得比她漂亮,比她有錢,比她幸福;此外,這位姑娘還跟公司老闆談上了戀愛。對此她非常嫉妒,甚至恨她。

後來在他們的婚禮上,出現了一個瘸腿的女孩,這個女孩是這位姑娘和她的前夫所生。小女孩抱著母親說:“媽媽,媽媽,我喜歡我的新爸爸!看,他給我買了什麼?”小女孩拿出一個漂亮的新玩具給媽媽看。

這位女土對我說:“當時我的心被這個小女孩打動了,我知道這位小女孩肯定感到很幸福,我當時覺得這位母親也一定很幸福。突然,我覺得我愛這位母親了;我走進辦公室,衷心地祝願這位姑娘,並且很真誠。”

她實際上是站在另外一個人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她心裏扮演了這位母親的身份,也扮演了孩子的身份,她像她們一樣去感受,去想。如果你是一個很容易產生嫉妒或憤憤不平的人,或者易受影響對別人常懷惡意,你就應該去體會“要愛人如已”的真理。

有人喜歡通過發脾氣,痛哭或採用所謂的“心腦病發作”來達到他們的目的。這些人好像獨裁者,他們企圖來奴役你,讓你滿足他們的要求。對這樣的人要客氣,更要堅定立場,不要屈從。有時讓步未必真好。不要去滿足別人的自私、過失或佔有欲。

記住,要走正路。你來到世界上有你的理想,忠實于生命中永恆的精神價值和真理。不要讓任何人來影響你,讓你偏離正道,失去你生活中的目標。

你的目標就是要實現自我價值,為全人類服務。通過你來向人們顯明智慧、真正和完美。

忠於你的理想。要絕對清楚地知道,造物主讓你平安、幸福和滿足,也必然會保佑和祝福所有的世人。

和諧是整體的和諧,部分包括在整體中,整體由部分組成。像保羅說的那樣,你所欠別人的只有愛,愛心是實現健康、幸福和心裏平安的惟一源泉。

要點

• 你的潛意識像台答錄機,能忠實地反映你的習慣和思維。

• 憤憤不平的思想就如同毒藥,害人害己。

• 你的心理是你思想的媒體,因此,你對別人怎樣想和怎樣感受,你在生活中就會經歷別人對你的相同回饋。要讓別人怎樣想你,你就應該怎樣去想別人。

• 欺詐別人就是欺詐自己,只能給你帶來損失和對自我生存空間的限制。消極的思想帶給你的只有無盡的煩惱。

• 做好事,得好報。

• 你是自我世界裏的惟一思想家,你怎樣看待別人由你自己負責,與別人無關。你怎樣想就得到怎樣的回饋,現在你怎麼看待別人呢?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26&topic_id=710&post_id=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