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汀:愛欲與聖潔的融合

發表人 jose 於 2008/6/10 22:36:40
 在2~14世紀的歐洲中世紀,基督教神學是占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5世紀出現的教父哲學和12世紀出現的經院哲學都是系統化和理論化的基督教神學,它們企圖用哲學的形式為宗教神學作論證,為封建教會的統治作辯護。哲學成為神學的婢女。因此這個時期的心理學思想也免不了要染上宗教神學的色彩,它以靈魂的官能心理學為主要特徵。基督教與希臘哲學經過大約兩個世紀的摩擦,在奧古斯汀這裏終於形成了一種有機的融合。奧古斯汀以其對基督信仰的忠實與對希臘哲學的繼承和改造完成了這一融合。

 阿內紐斯•奧古斯汀(354—430)是第一位富有影響的基督教哲學家,是教父哲學的最高權威。他極力宣揚“上帝創世”說和“原始罪惡”說,其觀念統治了中世紀哲學直到1300年前後。

 奧古斯汀宣稱,柏拉圖的理念是造物主在造物前的思想,上帝是根據理念造物的。奧古斯汀以為靈魂和身體同是上帝創造又各自獨立存在的。靈魂是非物質的,分佈於全身,支配身體,管理人的一切行為。這正是他宣稱的心身二元論。他還提出內省法,把人的知識看作有兩種來源,一是由感官來的關於外部世界的知識,一是來自靈魂對內心經驗的反省。奧古斯汀認為,記憶、理智和意志三者是靈魂的主要官能,但他強調意志的作用,三者在經驗上形成統一體。奧古斯汀的這一思想被認為是後來的官能心理學思想的起源。

 奧古斯汀認為一切美源自上帝。美是分等級的,最高的、絕對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體美是低級的、相對的美。低級有限的形體美本身並無獨立價值,只是通向無限的絕對美的階梯。美體現為整一、和諧,而整一與和諧是上帝按照數學原則創造出來的,因而美的基本要素是數。

 這個觀點明顯是受到畢達哥拉斯學派的影響。在美和醜的問題上,他主張美是絕對的,醜是相對的。孤立的醜是形成美的積極因素。這種看法具有辯證性。

 希臘的物理學認為,每個物體都被一種自然的重量所吸引。奧古斯汀談到愛的時候,把它比著重量或引力。他說:“火趨向上方,石頭趨向下方。它們在重量的推動下尋找著自己的恰當位置。

 無論是那樣種形式的愛,奧古斯汀看來它們都是一種欲求。然而,從自然秩序的角度看,人對幸福的渴望是其自然本性的一種特徵,這種渴望本然地內在於人。也就是說,尋求幸福的渴望屬於人的本體結構,這不是一個意志選擇的問題。上帝把這樣一種渴望放在了人的本性中。

 可以說,奧古斯汀對愛的理解深受柏拉圖傳統的影響。

 奧古斯汀的著作可歸納為五大類;神學、釋經、倫理證道、哲學和自傳。傑出者有《懺悔錄》及《上帝之城》。《懺悔錄》更像是奧古斯汀的自傳,他以親身經驗來見證神在人身上奇妙的作為和恩典,提出人可以與神親切來往的概念,乃一切宗教經驗著述之典範、世界之名著,傳誦直至今代。《上帝之城》可說是第一部教會歷史哲學。此書顯示出奧古斯汀不但是哲學家、神學家、護教士,更是道德家、政治思想家,亦同時是文學和戲劇批評家、時代和歷史之評釋家。此書左右了整個中世紀的政治發展。《上帝之城》是一部鴻篇巨著,全書共22卷,奧古斯汀在書中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宗教思想和歷史哲學。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26&topic_id=920&post_id=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