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康復保健] 發展中醫 師承教育不可或缺

發表人 永誠證照 於 2011/6/29 15:40:44
[導語]“傳統文化復興為中醫藥復興奠定了社會與文化基礎”;在“明確中醫藥事業發展方向”中提到:“教育模式轉向院校教育與師承相結合”等內容。我們認為這些思考是非常深刻的。

中醫教育模式向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相結合的轉變可促進中醫理論的繼承和發展。在此從以下從5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供參考。

1.優秀的師承人員能勝任現代教育
我國的中醫院校教育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傳統師承教育的繼承和發展。從中醫院校教育的發展史來看,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中醫院校中,講授中醫藥基礎理論和臨床課的師資大多來自師承或家傳,這說明優秀的有師承經歷的中醫師能承擔現代的中醫院校教學任務,並從一定意義上驗證了“能教出大學生的老師不一定要上過大學”說法的可行性。

2.民間師承應受保護
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相結合有利於中醫藥特有技術的繼承和發展。現在國內基層中醫裡,還有一定數量的掌握一定中醫絕活的師承中醫師。據我們瞭解,他們有的已在60歲以上。假如現在轉變單純的中醫教育模式,在師徒相傳的過程中,他們的特殊技藝還可以傳承和發揚。否則這些技術有可能自行消亡,我們的後代也只能在影視作品中欣賞這些中醫藥傳統技術的神奇了。

3.師承人才在基層受歡迎
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相結合有利於中醫“四診和參”技術的繼承和發展。在基層農村和社區,大型的醫學檢測設備較少,診治初診病人時,中醫技術很實用。

在基層,如有的患者得知你是中醫,會故意不回答你的問診,先伸手請你診脈,你可結合切、望、聞及其他中醫診斷技術做出診斷。假如病人認為你診斷有據,會增加他對醫生的信任,有利於疾病的治療。當然,基層中醫也不排斥先進技術,會中西兩條腿走路。

4.師承可補傳統中醫理論繼承不足
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相結合,有利於繼承和發展目前院校中醫基礎理論教學中忽略的內容。如大家知道的“易醫同源”,但院校教育中相關“易醫”的內容很少。特別是唐代孫思邈在《大醫習業》中提及的易醫相關文獻的學習和掌握就更少。如其中提出除學習中醫經典著作外還要對“《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

目前,院校教育中對《周易》及其分支中與中醫相關的術數等內容教得較少。如我們研究的中式人體生物鐘理論就是一種與中醫基礎理論直接相關的術數學內容,它所涉及的“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內容可直接應用于中醫臨床等方面。

所謂中式人體生物鐘理論,其主要內容是:為了區別於國內外用人的出生年月日為基準,預測個體的體力、智力、情緒等週期變化的人體生物鐘理論,我們把中醫運氣學說中記錄運氣特徵的干支作為工具,將年、月、日、時的干支組合用來記錄人出生肺循環建立時的時間形式,稱為中式人體生物鐘記錄方法。

通過分析中式人體生物鐘的干支組合、相互作用、運行規律、影響因素,並將其與人的健康、易患疾病等方面相聯繫,對預防和治療疾病大有裨益。希望能有選擇地通過師承等形式傳授給中醫院校的學生。

5.師承教育可吸納不同領域人才
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相結合,並廣泛吸收經受國學教育後取得一定學歷和通過自學,有志於中醫藥事業的人員從事中醫,這有利於中醫事業的興旺發達。隨著傳統優秀文化的復興,將為中醫的復興創造良好條件。
古人言道:“秀才學醫、籠中捉雞”。從古代中醫的構成來看,大多通過跟師學習或自學,自學者中不少是“秀才、舉人、進士”。為了現代中醫的發展,可通過一定程式廣泛吸收現代大學中的國學(如中國哲學、漢語言文學等)專業、其他專業中希望從事中醫事業的“秀才、舉人、進士”,以促進中醫的發展和學科交叉。

要想做到這些,相關管理部門應在管理准入機制上有所突破,關注中醫藥自身特色,特殊專業特殊管理,這對中醫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總之,為了事業的發展,院校教育與傳統師承是需要結合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突破。

資料來源:中国中医http://zy.china.com.cn/zyjy/zycc/62925.html

‧想前往大陸發展嗎?大陸職業資格證照絕對是加分必備,但是近年來因考試者眾多,資格限制愈來愈嚴格,也愈來愈難考了!想考趁早,把握機會!請按此索取考試簡章若您對大陸證照有任何疑問,也歡迎您利用永誠線上諮詢系統聯絡客服人員,或撥打諮詢專線:02-5571-0080,全秀。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33&topic_id=2020&post_id=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