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詳談:中醫養生之情志保健

發表人 永誠中醫 - 全秀 於 2012/1/31 18:40:22
2012-01-31 來源:中國中醫

[導語]中醫將人的情志活動歸納為喜、恕、憂、思、悲、恐、驚“七情”。七情的變化既可以改變人的行為活動方式,又可以改變人的臟腑機能狀態,從而導致人體生理病理變化。

清靜養神

清靜養神的方法很多,這裡主要介紹修性怡神法。“性”是指人的性格和情操。現實生活中,高夀的人多性格開朗,情緒樂觀,其中有許多人情操高尚。相反,急躁、焦慮、憂鬱和憤怒的性格,常常使人疾病叢生或早夭。講究養生之道,必須注重道德修養,養生貴在養心,而養心首重養德。生活中有許多活動,如閱讀、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釣魚等均能賞心悅目、怡情養性、陶冶情操、調神健身。

調攝情志

人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這是人對外界刺激的反應。生活中難免產生這樣或那樣不良的情緒,關鍵在於善於控制和調節。常用的控制和調節情緒方法有以情制情法、移情法、昇華超脫法、暗示法、開導法、節制法、疏泄法等。

以情制情法

以情制情法主要有六種,分別是:

⒈移情法:中醫養生學家認為,當思慮過度心情不快時,應外出旅遊或鍛煉,讓山清水秀的環境調節消極情緒,使人陶醉在大自然裡,以舒暢情懷,忘卻煩惱。

⒉昇華超脫法:是用理智戰勝不良情緒的干擾,並投身到事業中去,也就是常說的化悲痛為力量。

⒊暗示法:暗示不僅影響人心理與行為,而且能夠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一般多採用語言暗示,也可以採用手勢、表情或採用暗示性藥物及其他暗號等。

⒋開導法:即是以解釋、鼓勵、安慰、勸勉的方法解除患者思想顧慮,提高戰勝病痛的信心,從而配合治療,促進康復。

⒌節制法:即是通過節制調和情感,防止七情過激,從而達到心理平衡的目的。

⒍疏泄法:疏泄法很多,或找朋友解悶,或爭辯一次或大哭一場等。

資料來源:http://zy.china.com.cn/zyts/zyys/yszt/188733.html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40&topic_id=2451&post_id=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