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立秋 中醫養生有技巧

發表人 永誠中醫 - 全秀 於 2013/8/13 13:19:36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立秋吃什麼呢?如何做好立秋養生,老中醫認為立秋養生食療是關鍵,那麼立秋應該吃什麼,如何通過食療進行立秋養生呢?

起居上宜早睡早起,早睡能養陰,早起則可護陽。立秋之後光照時間逐漸變短,人體容易產生抑鬱之情,因此需要有意識地保持從容、平和的心態和情緒。此時早晚偏涼,但中午依然很熱,體弱多病的人要注意加減衣物,尤其在香港,由於夏天室內、室外的溫度差距較 大,從室外汗出淋漓進入室內前,務必把汗擦乾,因為在散熱時體表的毛細孔是張開的,此時如果吹冷氣很容易感冒。特別是要注意足下保暖,有些人在夏天時比較容易舌苔厚,覺得身體重重的,提不起勁,這是暑濕造成,可以吃綠豆薏仁湯來清熱利濕。立秋之後還要謹防秋季腸道傳染病,如果夏季吃甜瓜、香瓜一類瓜果比較多的人,入秋後貪吃瓜果易發生腹瀉。
  
立秋養生特點
  
立秋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時期,因此,秋季養生非常受人們重視。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丟”,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時,還應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後少游水”,人們甚至認為“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天宜收 不宜散”,並應“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即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養生飲食上這節氣宜多食粥品,尤其是豆類的湯,因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可有效補充體內的蛋白質不足,滿足機體代謝,更主要的是它不含膽固醇,沒有吃肉製品的後顧之憂,且還可降低人體的膽固醇。此外豆類多具有健脾利濕的功能,正合此節氣之用。宜食的豆類粥品有紅豆、綠豆、眉豆粥,赤小豆粥、扁豆粥等。還有一些如小麥粥、黑米粥、蓮子粥等都是對此節氣養生十分有益的。
  
立秋時節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時候,人們可以根據這一節氣的特點科學地攝取營養和調整飲食,以補充夏 季的消耗,而進補的原則是“少辛多酸”,儘量少吃蔥、薑、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酒和乾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適當多食酸味水果和蔬 菜以助養肝。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都不能多吃,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需要提醒的是,秋季雖然是進補的季節,但也不能盲目進補,要視自己的身體需求而定。
  
立秋吃什麼食物
  
蔬菜:百合、蘿蔔
水果:梨、葡萄、香蕉、柿子
禽類:鴨子
飲品:牛奶、蜂蜜

清暑泄熱可使用較偏涼的藥品來改善體內過熱的情形,類似一般民間所知的解暑,可以喝青草茶、西瓜汁、椰子汁等。西瓜在中醫也屬於一種藥材,西瓜皮的部分清熱解暑的效果特別好,稱之為“西瓜翠衣”。
  
秋後“陰液”不足是大量的水份流失會導致此現象,因此應使用滋陰的藥物,如麥冬、石斛等養陰生津中藥。
  
古籍有提到“汗為心之液”,過多的出汗也會導致氣虛,因此像西洋參這種偏於涼補,具補氣生津功效的中藥在治療中暑疲倦乏力時,就很常使用。
  
預防中暑還是保持涼爽及多補充水分。如果常要在比較熱的環境中工作,或是本身容易中暑的病患,可借助中藥,如清暑益氣湯、生脈散等改善反復中暑、疲倦乏力的情形。食物方面可以選用如西瓜、水梨、椰子、芒果、鳳梨、檸檬等水果來清熱生津。
  
多運動多曬太陽主動獲得好心情
  
秋季往往又是最忙碌的時候,在這個敏感的季節遭遇低落的情緒,難免會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甚至可能會威脅到身心健康,所以一定要注意主動調適。加強體育鍛煉、多曬太陽,多到空氣清新、光線充足、場地寬敞的地方進行體育活動,散步、跑步、參加健身房鍛 煉或球類運動等室內運動都能調動情緒、緩解憂鬱的狀態。這類運動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包括能讓你跟人接觸,這是擺脫抑鬱的關鍵因素。
  
食療藥膳
  
大米紅豆粥:紅豆可清熱化濕,大米有益氣養胃的效果。
  
老鴨時蔬湯:鴨湯有很好的滋陰效果,同時可放入筍、油菜等時令蔬菜,平衡營養。
  
藿香紫蘇茶
  
藥材:藿香12克、紫蘇12克。
  
做法:將所有藥材放入保溫杯中,沖入1000c.c。熱水,燜5分鐘後待涼一點即可飲用。三餐飯後各沖泡一杯。
  
功效:清暑芳香、化濁去濕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40&topic_id=3072&post_id=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