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進修生活篇】台灣學生在大陸逐夢 因緣份來大陸 長居?過客?

發表人 jose 於 2012/4/21 1:48:05
近幾年來,兩岸關係呈現和平發展的良好態勢。如今,兩岸經貿、文化、教育等交流活動日益頻繁,這對兩岸交流中的台灣學生來說,更是感受真切,深有體會。

2012新學期開始,台灣學生陸續返校,中新網台灣頻道推出主題策劃《這些年,台灣學生在大陸追逐夢想》,採訪在京多所知名高校的臺生,圍繞他們的學習、生活、感情、就業、文化、參與兩岸交流等話題進行採訪,勾勒出台灣學生在大陸追逐夢想的足跡和心路歷程。

中新網北京3月21日電(郭思遠) 翻開近些年來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的變遷歷程,不難發現,台灣學生與兩岸關係的時代背景緊密相連。

從1985年開始大陸高等院校開始招收台灣學生,隨著兩岸經濟、文化領域交流的不斷發展,到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時任教育部港澳臺辦常務副主任丁雨秋2005年曾經介紹,1985年到2000年大陸高校招收的台灣本科學生為2895人,研究生864人;2001年到2004年這4年間招收了台灣本科生2875人,博士碩士研究生2766人;2004年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的人數創歷史新高,達到了1777人。

中新網記者從國臺辦了解到,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截至2012年1月,到大陸就讀的台灣學生累計已經達到3萬多人,目前在校生為7000多人,去年大陸各高校招收台灣學生2000多人。

北京大學兩岸文化交流協會主席蔡秉憲日前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表示,2000年至2005年,來大陸求學的台灣學生開始多元化,有成績很優秀的、有在台灣沒有好大學上的、也有為到大陸經商而來的,每個人都有不同因素和考量,這個階段,台灣學生的學業水準相對參差不齊。

他認為,在2005年至2008年期間,是一個台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人數的緩衝期。之後,尤其2010年大陸承認台灣地區學測考試(高考)成績,台灣學生到大陸求學,無論是人數,還是學業水準,都有較大提升。他預期,未來在兩岸和平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台灣學生來大陸求學人數會越來越多,也會愈來愈多元化。

【生活篇】向那個未來的夢想飛馳

台灣學生離開自己出生的地方,帶著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風塵僕僕,來到這片陌生又熟悉的土地求學,或心懷喜悅,或頓感困惑,或迷惘無措……但這一切,都會烙印在他們的靈魂深處,深深地影響他們未來的人生。

他們來大陸求學的故事,或訴之於人,或不為外人道來,但故事的腳本卻感人肺腑。當細細讀來時,會發現他們其實非常的平凡,但在他們平凡的表面下,又充滿著奇跡。當他們追逐那個未來的夢想時,他們的身影卻讓後來者永遠記憶。

因緣份來大陸

陳怡秀,一個台北的女孩,在台灣輔仁大學上完本科,工作兩年後,2010年申請上大陸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碩士研究生,2012年7月即將畢業。

在大二時,她參加了2005年大陸舉辦的“牽手未來,牽手希望——海峽兩岸四千大學生大聯歡”交流活動,為期7天。這次活動,是她第一次接觸到大陸,並讓她留下深刻的印象。回台灣後,她一直幫輔仁大學做兩岸交流活動,畢業後,在台灣一所大學工作。

在採訪中,如果沒有打擾的話,她可以滔滔不絕,連續不斷講述她的生活小體會。她說,2005年來大陸的時候,就是否要帶礦泉水都思考很久,因為考慮大陸這邊的水喝得安不安心,來了之後,才覺得自己有點可笑。

她還說,到大陸上學完全是機緣巧合,由於當時遭遇一點私事,迫使她想離開台灣生活,又加上她一直做兩岸交流活動,於是就通過考試過來了。

“過來之後,我很能適合這邊的生活。”陳怡秀說,“第一次到水房打水,看見水面有很多漂浮物,因為北京的水質硬,鹼很多的緣故。有個山西的女同學說,你讓水沉澱一下,喝上面的就可以,然後多喝點醋,酸鹼中和一下,我說好。”

同樣因緣際會,來大陸求學的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本科二年級的徐華陽,台灣宜蘭人,出生在美國,從小在宜蘭長大,高中畢業後,在台灣服兵役1年。

“高中畢業後,本來想去香港上大學,主要因為香港是一座全球化的城市,可是因為申請時間過了,所以就到北京了,這也是一種緣分。”徐華陽說。

他說,以前也來過大陸,但主要是以旅遊為主,去過新疆、上海等城市,但面試時在北京待了一個月,這是他來大陸求學之前待得最長得一段時間。“旅遊和讀書的心情還是不一樣的,旅遊比較輕鬆,讀書就是寒窗苦讀,也沒有心情去欣賞外面的景色,心情是不一樣的,感受也不一樣。”

長居者與過客

台灣詩人鄭予愁在《錯誤》一詩寫到,“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這一陣陣達達的馬蹄聲,不知道出多少天涯孤旅的心聲。在某種意義上,人生來便是個過客,完成由生到死的過程。而長居或許只是相對的。

“長居是多少年?如果是10年或20年的話,是可以的,但是我退休是要回台灣的。”陳怡秀說,“北京是合適奮鬥和打拼的地方,但不見得適合生活,而台北絕對適合生活。”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羅海蕓,台北人,現任北京大學兩岸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台灣輔仁大學本科畢業,在台灣工作4年。她也是持這種觀點,她說:“對長居不排斥,但就生活來說,台灣還是比較舒服點,除非碰到合適的對象,或者找的了一份很合適自己的工作,才會考慮留下來。”

同樣來自台北的鄒易良,家人基本都是從事醫療行業,2004年到北京中醫藥大學學中醫,現在碩士研究生三年級,正準備考博,2010年與河北女孩結婚。

鄒易良說,“如果有好的工作,能夠讓自己生存下來,可以養活家人,就會有考慮長居。如果在北京長居,是出於一種習慣,因為習慣了這種環境、文化,知道怎麼與這裡的人相處,知道怎麼回避一些問題。”

來自清華大學經管學院本科二年級的俞柔安,小時候在台中“眷村”長大,一個像名字一樣溫柔和安靜的90後女孩。

她說,“一直待在台灣,都知道自己會以後變成什麼樣子,機會就限制在台灣這個地方,這種生活會讓我感覺很無趣。還是希望有些挑戰性的東西,所以到大陸來求學,未來也有可能到歐美一些國家,通過這種方式來歷練自己。所以,長居目前沒有怎麼考慮過。”

談論幸福感

“錢多事少離家近,睡覺睡到自然醒”,這副對聯是陳怡秀對幸福的定義。她說,如果要加個橫批的話,那就是“無憂無慮”。

在她看來,幸福就是生活在一個步調適合自己的城市,然後吃飯、睡覺、過日子,“包括我對婚姻的看法,就是過日子,就是落實到衣食住行上來,就是很幸福。”

陳怡秀說,“雖然我過來了,但我並沒有要開拓大陸市場什麼的考慮,當然通過自己的專業,幫助兩岸交流的臺商做點事情也很不錯,但不會把這個作為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我是生平無大志,只要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好。”

她認為,“大陸學生過得太辛苦,因為量化的東西太多了,要達到一個什麼職位,要掙到多少薪水,正是因為有這些量化的指標,就必須去犧牲其他的東西。指標都是別人給的,是大眾的標準,但有沒有真心想過,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鄒易良感覺自己太幸福了,他說,“因為什麼事情都不要幹,可以結婚,可以讀書,又有零花錢,有沒有工作壓力,這種機會是挺少的。而且,可以花很多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違背自己的心願幹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目前,我理想做的事情與現在從事的事情沒有太大差距。”

蔡明亨,台北人,2004年北京中醫大學求學,2010年考上碩士研究生。他說,“平平安安生活,做自己想做的,這就是幸福。幸福都是比出來,就像美一樣,也是需要去比較的。”

而他碩士研究生階段的同班同學曾永欣,台中人,讀完台灣“中國醫藥大學”本科後,2011年到北京中醫藥大學讀碩士研究生。她認為,“幸福至少要財務自由,把當下事情做好。目前,當下的事情就是學習,以後再想以後的事情。”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

【貼心叮嚀】兩岸互動頻繁,教育成為雙方合作的新趨勢,尤其中醫、心理、金融、法律等專業領域,更是台生紛西進的不二首選!現在正是中國留學的好時機,永誠諮詢顧問公司提供您中國各項留遊學資訊,透過十年專業經驗協助您順利取得學位!

想前往大陸發展嗎?想增加職場競爭優勢嗎?永誠專辦大陸國際證照保證班、兩岸中醫進修班、兩岸心理進修班、兩岸高階經理人MBA進修班、兩岸法律進修班等,協助您取得全中國通用、國際認可的大陸證照、提升學經歷背景、累積兩岸人脈;為您媒合大陸工作、個人品牌包裝!歡迎您利用永誠線上客服系統聯絡客服人員,或撥打諮詢專線: 02-5558-8558。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43&topic_id=2618&post_id=3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