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關係】不是孩子不乖 是父母不懂(三) --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再給予適合孩子的讚美 |
|
---|---|---|
版主
![]() ![]() 註冊日期:
2006/06/13 17:52 來自 台北
文章: 1438
等級: 32; EXP: 48
HP : 0 / 787 MP : 479 / 43414 |
常常聽到做父母的,總是認為自己的孩子不乖、不聽話;再看到周遭許多家長與小朋友的互動情形,不禁替孩子叫屈,也要為人父母的叫冤。常聽以前長輩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小孩』,但是,現在的小孩不缺教育,卻幾乎每個都很辛苦、且不開心... 希望以下摘錄的文章,讓為人父母的您有幫助,也讓親子間的冤屈可以減少發生~
...................................................................................... 不是孩子不乖 是父母不懂(三) 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感受,再給予適合孩子的讚美 瑪麗注意到學校操場上一個小女孩和實習老師的互動。莎拉今年四歲半,性格有點優柔寡斷,對人際互動和團體活動小心翼翼,也缺乏嘗試新事物的膽量。老師特地為她安排一些學習機會,從中給予支持和鼓勵,幫助她建立自信。 此時正值下學期,莎拉開始自我挑戰練習。 幾年前,操場上有棵懸鈴樹倒了,在地上成了一座三公尺長的橋。孩子們喜歡在上面走來走去,覺得很有成就感,但是莎拉從來不敢冒險嘗試。直到五月中旬有一天,她突然有了自信,跳到樹幹上從這一頭走到另一頭。實習老師一直在旁注視著她,等莎拉從樹上下來,老師立刻讚美她,給她鼓勵,因為她看到莎拉的表現,非常興奮。 「非常好!妳做得好極了!妳是最棒的!」老師激動地大叫,邊跳邊揮舞著手臂。莎拉只是害羞、木訥地看著老師,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但是接下來幾週,莎拉迴避那棵樹。對她來說,再走一次需要很大的勇氣。 在這次互動中,出了什麼問題?當然,實習老師對莎拉的表現給予肯定,但是她沒有和莎拉的感受達到調和。 老師的反應只是表現出自己的興奮和自豪,卻沒有注意到莎拉在這次經驗中,勇氣十足地進行一次大冒險。老師的評論並沒有表達出莎拉最真實的感受,事實上老師的這些評價對莎拉來說太過沉重,未能發揮鼓勵莎拉的作用,讓她再冒險走一次。 「或許我不會再有這麼好的表現。我最好不要再試了,免得從上面掉下來。」或許莎拉是這麼想的。要繼續拿出「很棒」的表現,對一個謹慎的孩子來說是件難事,所以她為了保險起見,無法在首次成功後繼續嘗試下去。 老師該說什麼才能穩固莎拉剛展露的自信?她該用什麼方式鼓勵莎拉,才是尊重她的感受?老師又該做何反應,才能鼓勵莎拉對她的成就進行反思,讓她相信自己還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進一步用自信來延伸成就? 用對鼓勵,孩子才能將自己的感受和成功連結! 如果老師用溫馨、關懷的方式回應莎拉的成就,莎拉就可以從老師的反應中體會到這種評價。 老師可以說:「莎拉,我看到妳小心翼翼地挪動腳步,一路走到橋的另一邊。妳做到了!妳可能有點害怕,因為這是第一次,但是妳堅持到最後了。妳真棒!現在妳開始相信自己了。」這種說法才是老師應該給莎拉的評價,但老師的反應多半體現的是自己的感受。 假設老師做出上述評價,莎拉就能把自己的感受和經驗連結起來。這才算是情感調和且相互連結的反應。恰當的反應能讓莎拉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外在行為和內在心理,對以後的經驗做出更好的思考。 為了讓孩子們自我認知更全面且前後一致,別人給予的適當評價,必須要與他們的內在心理感受和外在經驗一致。當我們以調和的溝通方式跟孩子建立連結,就在幫助孩子建構一個整合、有連貫性的生命故事。 溝通別太用力,彈性放鬆也很重要 ──不須時時保持融洽狀態,也要給自己和孩子獨處空間 情感調和的溝通有利於增進個人的自主性與自我調適的彈性。情感溝通能使人進入一種融洽狀態,這是整合性的情緒作用過程,可以使父母和孩子充滿活力和幸福感。融洽的心理感受有助於孩子形成更強的自我感,增進自我認識的能力,培養同理心。 這並不代表我們要一直保持融洽的感覺,或者必須持續聆聽和回應孩子的經驗。父母過度關注孩子,會帶給孩子困擾。 親子關係中存在著週期性的連結和分離需求,父母對孩子需要連結及獨處的時刻都必須保持敏感。與孩子達到情感調和的父母,會尊重孩子「連結-獨處-再連結」需求的自然擺盪規律。我們並非生來要一直與他人達到調和狀態。調和的人際溝通應該尊重這種有規律變化的需求。 作者: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 M.D, 瑪麗‧哈柴爾Mary Hartzell M.ED 譯者:李昂 --摘自:《不是孩子不乖,是父母不懂!》野人文化提供 中國心理諮詢師是目前大陸急缺專業人才又受大陸官方正視的項目之一,心理諮詢師又是赴大陸發展,投資報酬率最的行業! 有意前往大陸發展,一定要取得中國國家頒發的心理諮詢師證照,想了解取得證照的流程,歡迎諮詢:02-5558-8558,[email protected] 中國國家心理諮詢師考試保證班,諮詢專線:02-5558-8558 ,輕鬆西進掌握13億人口市場商機 心理進修資源:
2014/09/10 01:03
|
|
【永誠進修網叮嚀】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曾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個機會去發掘開拓的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您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穫! 如果您對此進修課程有興趣,想進一步瞭解,請您按此聯絡永誠進修網,永誠服務專員竭誠為您服務。 |
||
![]() |
您無法在此發表文章
您可以在此觀看文章
您無法回覆文章
您無法編輯自己的文章
您無法刪除自己的文章
您無法發起投票調查
您可以在此投票
您無法上傳附加檔案(上傳圖片)
您可以不經審核直接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