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營養師】營養搭配好 身體才能好

發表人 永誠 - 書宇 於 2012/6/22 14:22:23
學生的飲食與營養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無疑是學生家長社會大眾最為關注的,但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對於正處於發育期的娃娃們,怎麼吃得健康吃得營養,也是不容忽視的。

營養師配餐確保營養均衡 不許挑偏食助學生更強健

大良實驗小學二年一班小睿同學告訴記者,“我們每個人吃的東西都是一樣的,有肉、青菜,老師說不能挑偏食,除非病了可以報病餐。早上第一節課下課,有發牛奶給我們喝。下午午休完,一人一個水果。我們還有糖水,星期五下午做完眼操,有時候是西米露、也有芝麻糊和涼茶。”

據悉,大良實驗小學學生餐單,主要是由廚房部制定出的,學校的校醫也會參與。廚房部的王部長擁有營養師執照,是配餐工作的主要負責人。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給學生配餐主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營養均衡,食物多樣。王部長介紹,學生每天至少吃到十多種食物。早餐粥、雞蛋、玉米等,上午大課間喝牛奶,中午餐保證兩個肉、一個菜和一個湯,午休後是水果餐。二是根據季節變化配餐。比如當下是夏季,學生容易中暑。學校就會多煲清涼解暑的冬瓜薏米湯。

另外,在每週五的下午給學生準備糖水,冬季偏滋補的芝麻糊、花生糊,夏季則會煲一些綠豆沙、涼茶。三是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個需求包括數量和口味。王部長說給學生配餐要給足夠的量,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食物的量遞增。還有學生非常愛吃炸雞腿之類的食物,學校偶爾也會安排配這類菜,因為夏季不太適合吃過火的東西,一般配油炸類的菜的時候,都會煲些清熱滋潤的湯。“總之,我們每天的食譜都是不一樣的,但每個學生吃的都是一樣的。”

飲食不注意引起健康問題 觀念陷誤區埋下疾病隱患.在兒童營養門診中經常能遇到因為飲食不注意引起健康問題的病例。農醫生給我們舉了三個病例,這三個病例也代表了因飲食不注意而引起三個典型的健康問題:

(1)營養過剩導致的早熟

醫生接診了一個6歲的女患者,她因乳房開始發育,內褲有紅色分泌物就診。檢查發現該患兒體重26.3公斤(正常為18公斤),身高118cm,屬於肥胖。瞭解到飲食情況:平時飲食都由奶奶管,該患兒從小就比一般小孩肥,從3歲上幼稚園開始因為有一段時間容易生病,奶奶就開始給孫女補充營養,特別是經常煲湯給孫女喝,如燉燕窩,雪蛤膏,冬蟲夏草等等,吃了這些後孩子體質似乎好一些了,沒那麼容易生病了,所以從那時起每週固定煲兩次這樣的湯給孫女喝,平時孩子的飲食肉類也是偏多,蔬菜偏少,家裡基本不用燒開水,以飲料為主。

(2)蛋白質不足導致的營養不良

男性患兒,4歲2個月大,因長得瘦小就診。檢查發現該患兒體重12公斤,身高92釐米,胃口可以,做了膳食調查發現患兒的能量只達到推薦量的60%,主要以蛋白質的缺乏為主。發現飲食存在情況:患兒每天喝兩瓶奶,總量500ml,但患兒喝的不是奶粉,也不是鮮奶,喝的是優酪乳飲料(×××優酸乳)或營養快線之類的,這種飲料的蛋白質含量是沒法和奶粉或鮮奶相比較的,後來給這一例患兒換成高熱量的幼兒奶粉,一個月後體檢,體重增加2斤,效果較好。

(3)營養過剩導致的肥胖

男性患兒,5歲5個月大,在幼稚園查體屬於中度肥胖而就診,相關的檢查顯示患兒除了肥胖,還有高血脂、脂肪肝、糖尿病,需要吃藥控制病情。飲食存在的情況:一日三餐在幼稚園吃,每餐吃得又快又多,飯量是一般孩子的一倍,除此之外,回到家還另加一餐正餐,還有兩杯奶,膳食評價結果顯示每日所攝入能量為推薦量的180%,遠遠超過標準。

農醫生指出,導致學生飲食出現問題,因為父母及家人存在著誤區:首先是盲目使用補品、保健品,使用補品過量而導致的早熟,如第一個病例。其次,很多家長給孩子買東西喜歡跟著廣告走,缺乏基本的營養知識,如第二個病例。還有有些家長總希望孩子長得胖一些,認為這樣才有“面子”,殊不知小的時候胖會導致成年人的一些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發病率增高,長得合適才是最好的。除此之外,農醫生特別指出,零食的選擇也很重要,“在這個社會不給孩子碰零食是不可能的,關鍵是怎麼選擇,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儘量不是深加工的食品,如堅果類的;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加工少的,調味料少的,原汁原味的產品;儘量少選擇那些連原形都看不見的,顏色也變得面目全非的零食。”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中小學學生中挑食、厭食、偏食者日益增多,很多學生都養成了喜吃零食、不愛吃主食的習慣,導致學生中營養不良者日益增多。另外,由於很多學生和家長缺乏合理營養知識,學生片面地攝入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加上運動量不足,青少年肥胖症發生率逐年升高。而青少年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為成年後罹患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肝膽疾病等慢性病埋下了“定時炸彈”。農醫生呼籲,儘管現在的人生活日益富裕,但孩子的營養與健康問題仍應引起家長的重視關注。

新聞來自:陽江網

來自: https://www.yc-tp.com/newbb/viewtopic.php?forum=25&topic_id=2713&post_id=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