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1/12/12 11:26
文章: 239
等級: 14; EXP: 45 HP : 0 / 336 MP : 79 / 11266
|
1月6日是小寒節氣,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其嚴寒程度可想而知。市中醫醫院治未病科主任蔡春江提醒,小寒時節市民應格外注意防寒保暖。
《黃帝內經》有雲:“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此段文字便是小寒養生應該遵循的原則,意為此時天寒地凍,陽氣潛藏內斂,應該固護陽氣,要注重“收藏”,即潛藏陽氣於腎,遠離陰寒,減少寒冷的戶外活動,避免“傷陽”。如果這時候陽氣受損,來年春天就容易生病。
起居方面,人們宜居處密室,溫暖衣衾,調其飲食,適其寒溫,不可冒觸寒風。老人尤甚,恐寒邪感冒,為嗽逆麻痹昏眩等疾;冬月陽氣在內,陰氣在外,老人多有上熱下冷之患,不宜沐浴,以免大汗傷津亡陽;高年骨肉疏薄,易於觸寒,多生外疾;且儘量不可早出,“必待日光”,以犯嚴寒霜威。
“冬季進補,春季打虎”。冬季是進補時節,此時進補,多講究補腎,補陽,屬於此類的食物有:鱒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及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等水果。
蔡春江提醒市民,小寒時節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需因人制宜,平性及陽虛體質者適合以上藥膳,若確屬體質濕熱或陽熱亢盛者則不宜應用。
資料來源:環渤海新聞網
2015/01/06 09: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