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領導學-胡蘿蔔與棍子都已不管用 |
|
---|---|---|
版主
註冊日期:
2006/06/13 17:52 來自 台北
文章: 1438
等級: 32; EXP: 48
HP : 0 / 787 MP : 479 / 42035 |
在這個個人力量崛起的年代,傳統領導的秘訣,已經不再適用。什麼才是新領導者的條件?
最有效的領導,就是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或推動的政策,塑造成一個群眾認同。 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魅力、智慧與人格特質,是一位傑出領導者必須具備的條件。也就是說,好的領導者,必須有與生俱來的駕馭能力,告訴群眾要做什麼,喚起一般群眾所缺乏的熱情與意志。 可是,在現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資訊隨手可得,個人力量崛起,這些傳統領導祕訣,已經不再適用。 英國社會心理學家雷徹(Stephen Reicher )、哈斯藍(S. Alexander Haslam)與澳洲心理學家普拉托(Michael Platow)最近在《科學人心智》季刊(Scientific American Mind)上所發表的最新研究發現,要成為一位有效的領導者,必須要與群眾建立一個對話的關係。透過對話,掌握群眾的價值與想法。 他們認為,領導的定義,是形塑群眾認同的能力,而不是用胡蘿蔔與棍子,換取群眾對你的服從。 掌握「認同」是關鍵 也就是說,領導者必須有群眾的支持與合作,所以領導不應該是一個由上到下的過程,而是一個由下到上的過程。領導者與群眾之間,是一種共生的關係。 三位學者認為,社會心理學中的「認同」(identity),可以解釋為何有些領導人成功,而有些人卻失敗。 認同,是一個群體、一個社會凝聚在一起的關鍵元素。要成為一為有效的領導者,就要掌握這個認同。 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家布萊寧(Tim Blanning)指出,十九世紀「民族國家」逐漸成形之後,得以延續下來的歐洲王室,就是將自己塑造成愛國者,與庶民百姓站在同一陣線。反之,堅持君王絕對權力,忽視國家認同的法王路易十六,最後就遭到砍頭的命運。 如何掌握這個認同,有四大原則要遵守: 原則一:要做群眾的一份子 當一個群體認同存在時,最能代表這個認同的人,就能對群眾產生影響力,成為這個群體的領導者。這時,領導者就是這個群體的典型,不但屬於這個群體,也代表這個群體獨有的特色。 許多人批評美國總統布希美國牛仔式的粗魯言行,沒有身為一國元首的風範,常常在正式場合失言、出醜。不過,《華盛頓月刊》專欄作家杜蘭(Kevin Drum)卻認為,不論是有意還是偶然,布希的個人風格,拉近了他與美國中產階級的距離,是布希二○○四年可以成功連任的原因之一。 反而那些公開嘲笑、諷刺布希言行的人,無意間讓自己看起來像是外星人一樣,疏遠了普羅大眾,最後終致失敗。 有時候,領導人的穿著,也可以幫助他們成為群眾的代表。 布希的牛仔裝扮,讓他看起來就像是一位普通美國人。已故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在公開場合總是戴著阿拉伯農人傳統的頭巾,讓他自己和所有巴勒斯坦人站在一起。巴基斯坦國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納(Muhammad Ali Jinnah)則喜歡將不同族群的服裝混搭在一起,讓自己成為這個多族群新國家的象徵。 如果走入群眾是一位領導者發揮影響力的基礎,那麼,任何會疏遠群眾的舉動與政策,就會消弱領導者的領導力。 金融家摩根(J.P. Morgan)曾經觀察了許多失敗企業的特徵,他發現唯一的共同特徵,就是公司高層的薪資過高。 已故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也在他的著作《管理新境》(The Frontiers of Management)中提到,高層主管薪水過高,會阻礙一個團隊的凝聚力,因為員工會因此將高層主管視為敵人,而不是「同事」。也不會將公司的利益,當作自己的利益。 原則二:要公平對待所有人 公司高層薪水不能過高的另一個原因,是員工會認為差距過大的薪資是一件不公平的事。偏愛或特別關照特定人士或群體,一直是企業、政黨或國家發生內鬥的根源。 群眾總是會尊重一位講究公平的領導者,除了公平地對待所有人之外,領導者對待自己與對待群眾,也要做到公平。這時,領導者往往必須犧牲小我,完成大我。 印度聖雄甘地後來一直穿著農人的服裝,就是展現他遠離奢華,與窮困的印度百姓站在一起的決心。緬甸民主運動精神領袖翁山蘇姬,為了要喚起民眾對她抵抗軍事高壓統治的支持,寧願忍受長期軟禁的痛苦,也不願意遠走他鄉。 原則三:要主動塑造群眾認同 走入群眾,做群眾的一份子,並不意味著領導者要屈就群眾的要求與意志。不論是投票、遊行或抗議,任何一位必需動員群眾的人,也必須主動塑造出一個群眾認同,並對這個認同下定義。 最有效的領導,就是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或推動的政策,塑造成一個群眾認同。讓群眾覺得這些事、這些政策,就是在表達他們的信仰。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美國總統林肯在蓋茲堡(Gettysburg)的一場演講,把原本在憲法中沒有特別重要的平等原則,塑造成全新的國家認同與立國精神,成功地把群眾團結在他廢除黑奴政策的目標之下。 原則四:不能光說不練 如果林肯對美國國家認同與立國精神所下的新定義,鼓舞了美國人創造一個更平等的社會。那麼,解放黑奴的成功,等於強化了這個新的認同。 反過來說,一個無法實現,成為社會現實的認同,就會馬上被取代。如果解放黑奴沒有成功,平等可能就不會成為今天美國人常掛在嘴邊的國家認同。 不論一個人的領導技巧有多高,能否成為一位有效的領導者,並無法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領導者必須得到群眾的支持與合作。 「領導唯一的定義,就是要有追隨者,」彼得.杜拉克在接受《天下雜誌》專訪時就曾強調。 群眾是否認為你是他們的其中一份子?你的願景與認同對群眾來說,是否很有信服力?是一位領導人必須回答的問題。 在一個極權的國家,領導者可以任意塑造一個國家認同,並懲罰那些異議分子。但在一個民主國家,或在企業中,領導者就必須要從與群眾的對話中,才能建立一個共同的認同與目標。 也就是說,創造領導與被領導者之間共同的認同,是成為一位有影響力、有創造力領導者的基礎。如果你能掌握這個認同的定義,你就能改變世界。 作者:張漢宜 2007.10.24/天下雜誌第383期
2007/11/09 04:11
|
|
【永誠進修網叮嚀】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曾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個機會去發掘開拓的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您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穫! 如果您對此進修課程有興趣,想進一步瞭解,請您按此聯絡永誠進修網,永誠服務專員竭誠為您服務。 |
||
您無法在此發表文章
您可以在此觀看文章
您無法回覆文章
您無法編輯自己的文章
您無法刪除自己的文章
您無法發起投票調查
您可以在此投票
您無法上傳附加檔案(上傳圖片)
您可以不經審核直接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