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進修】“宅”族!心理專家喊你出門“曬太陽” |
|
---|---|---|
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1/04/25 14:16 文章: 705
等級: 24; EXP: 10
HP : 0 / 577 MP : 235 / 22624 |
2011年12月09日 來源(山西日報)
“六星宅女”的一天 美女小林是家住太原市的一名大四學生,因為忙著寫畢業論文,一直待在家。 這位號稱“六星宅女”女孩向我們描述了她平日生活的一天:起床,穿著睡衣面對電腦,不停按F5鍵刷新網頁,然後打遊戲,看電影,看漫畫,一首歌能反復聽一天。家裡備有泡面和各種乾糧,餓了就隨便吃點,手機永遠調成震動。QQ、MSN常年隱身或者乾脆不上線,有時候突然想找人聊天,說兩句話自己就先不耐煩地跑掉了。出行地點僅限於住所兩公里以內的範圍,到人多的地方就會覺得很累。“有時候,也想出門走走,但起床、化妝、梳洗打扮完了已是下午,於是放棄。” “六星宅女”這一稱謂,來自小林在網上參與過的一個宅男宅女測試。她得到了六顆星的高分,評語是:在現實中與人交流會讓你覺得麻煩,或感覺厭煩和壓抑。網路對你來說逐漸不可取代,它會成為你逃避現實的一個避風港。“‘六星級’還不是最高分,有人得到過七顆星。”小林說。 一半是生活,一半是網路。26歲的趙小嚴在現實與虛擬的兩個世界裡遊弋,在虛擬世界裡他自得其樂,樂此不疲,可在現實中,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去見陌生人,懶得洗一洗自己快要發黴的身體。由此,他將自己劃入“有點病態的宅男”。 “宅”似乎成為一種社會流行現象。記者採訪發現,許多年輕人願意在網上“曬”自己有多宅,吃飯靠外賣,購物靠網購等是最常見的,國慶、春節這樣的長假一直呆在家裡也都是小意思。一位網友甚至幽默地總結道:“上次下樓,大雪紛飛;再次下樓,春意盎然。” 李楠自稱是“宅男宅女交友會”QQ群的幫主,管理著一百多名會員。他將宅男細分為四類:禦宅族、尼特族、家裡蹲、居家男。他告訴記者,群裡會員的真實身份包括待業青年、學生、銀行職員、廣告從業人員、自由設計師、教師、商人、程式師、翻譯、媒體工作者等,可謂五花八門,年齡大多在19歲-36歲之間,生活在城市,在家最常做的事就是上網、看電影、看書、打遊戲,待在家裡的時間最短為兩天,最長3個月,有的是長期宅著,有的是平時上班週末才宅。每個人宅的程度都不一樣,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家都喜歡待在家裡,“能不出門就不出門——這是我們的口號,如果非要喊一句的話。” 而在高校,如果還說自己是“宅族”的話,那你out了。現在新流行的是“被窩”一族,作為宅男宅女的升級版,“被窩”一詞是指天氣冷,大家宅在家中被窩裡。當你聽見有宅女大喊,“我不是宅女,請叫我居里夫人!”而宅男附和,“我不是宅男,請叫我天才畢卡索(閉家鎖)”時,也就沒必要大驚小怪了,因為他們的稱呼雖然改了,但是他們對“宅”生活的癡迷是難改的。 宅男宅女怎樣煉成 談到為什麼不喜歡出門,小林的語氣有點無奈。 “其實有時候也想出門走走,但又感覺沒什麼地方可以去。商業街總是人山人海,公車裡擠滿了人。電影和書可以在家看,音樂可以在家聽,就連運動也可以在家做做瑜伽。父母總是問我:‘每天在家能幹什麼?’我就反問他們:‘出門又能幹什麼?’他們也無話可說。” 有了互聯網的推波助瀾,學習、娛樂、工作、購物,只要坐在電腦前晃晃滑鼠,一切全都輕鬆搞定。而既然都搞定了,那還出門幹嗎?“天氣不好不出門,天氣太好也懶得動彈。太遠了不去,太累了不去,沒睡好覺不去,心情不好不去,有不喜歡的人更不要去……漸漸地,當我們每次接到別人的邀請時,總是習慣在第一時間拒絕,之後再找出各種各樣的藉口敷衍對方,也敷衍自己,直到真的對一切失去興趣。”在宅男宅女聚集的社區中,小林這樣描述自己變“宅”的過程。 有網友更危言聳聽:玩膩了的大齡青年、喪失了激情的離異者、沒精力通宵的男生女生,都回歸到“宅”裡,尤其現在物價高了,心情差了,唱歌泡吧嫌太吵,聊天戀愛費精神,旅遊逛街錢包大出血,不如學學張曼玉,做個宅女,在家呆著,不化妝,不待客,養養寵物,然後看碟上網,QQ簽名直接更替為:不要問我都幹了什麼,本人處於禦宅狀態。 不過,也有“宅人”已經感受到封閉生活帶來的負面能量。一位網友說:“用滑鼠可以送出千萬個笑臉,見面了卻連一個自然的微笑都擠不出來。”有人言語中透著沮喪:“手機很久沒響過了,定時收到的是天氣預報,不定時收到的是垃圾短信,還有人記得我嗎?” 不良習慣還是新生活方式 許多人認為“宅”是一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讓年輕人失去動力、活力,為他們擔憂。小林的父母也為女兒的“宅女”生活發愁:“她每天回家就對著電腦上網,一天只吃一頓飯,爸媽說十句話她只回答一句,既不和同學玩也不出門。我們年輕的時候,週末約上幾個同學去爬山、游泳,多充實。現在的孩子就喜歡整天待在家裡,真怕他們憋出什麼病來。” 如此擔憂並非多餘。記者初略統計了省城各大醫院心理門診就醫情況,由於長期宅居而引起心理疾病人數占就診人數的10%,所患疾病多為抑鬱症、自閉症。 山西醫科大學神經學博士賀加貝對此解釋:現代生活方式中存在危害心理健康因素。人們在享受科技帶來健康同時,心理疾病發病率卻升高了,這一切可以從人類進化角度予以解釋。古人為了生存,必須在惡劣環境下進行艱苦的體力勞動,而大腦裡存在一個“努力驅動獎賞機制”,勞動雖然辛苦,但能換回愉悅感,以補償勞動的辛苦。現在人類親歷親為的事情越來越少,勞動帶來的快樂獎賞自然很少。 山西青年管理幹部學院社會工作系主任王潔認為,宅男宅女們如果長期沉迷於虛擬的網路,過度依賴,對於個人身心的發展會產生眾多不利影響。“人需要張弛有度,太緊了不行,同樣的,總是太過鬆弛也不好。適當的壓力,無論是人際交往的壓力,還是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都是促使個人發展的條件。長期處於安逸的狀態下,逐漸地就會對各種東西喪失興趣,嚴重者會感覺活著沒意義。” 此外,性格內向者、自卑者、興趣狹隘者都很容易成為宅族。“為什麼宅男宅女們會沉迷於這樣的生活方式,簡單而言,在網路中可以輕鬆地得到他所想要的東西,包括認同感、歸屬感和關愛等等。”省社科院研究員韓月娥解析,隨著現代社會對個人隱私觀念的強調,很多人不想也不敢對別人開放自己的內心。但是,人是需要情感交流和發洩的,當這種需要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實現時,很多人會轉而投入網路懷抱。雖然網路可以滿足很多的心理需求,但是長期過度依賴網路,會導致社交技能的退化,長期在網路中尋求安全感,也會造成個人責任感的缺失。 少宅多動,賀博士建議,血清素能讓人產生良好情緒,對心情、睡眠和飲食十分重要。腦內血清素含量高,人就容易快樂,反之則會鬱鬱寡歡。在日常生活中,要改變腦內血清素含量,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曬太陽,多曬太陽有利於“啟動”大腦,產生血清素,從而對抗情緒低落、容易疲勞症狀。 資料來源:http://www.psy525.cn/art/15065.html
2011/12/09 12:50
|
|
【永誠進修網叮嚀】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曾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個機會去發掘開拓的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您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穫! 如果您對永誠所提供的進修課程有興趣,想進一步瞭解,請您按此聯絡永誠進修網,永誠服務專員竭誠為您服務。 |
||
您無法在此發表文章
您可以在此觀看文章
您無法回覆文章
您無法編輯自己的文章
您無法刪除自己的文章
您無法發起投票調查
您可以在此投票
您無法上傳附加檔案(上傳圖片)
您可以不經審核直接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