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進修】心理評估報告 專業能力考試 必讀 (中國心理師考試) |
|
---|---|---|
版主
註冊日期:
2006/06/13 17:52 來自 台北
文章: 1438
等級: 32; EXP: 48
HP : 0 / 787 MP : 479 / 42810 |
心理評估報告
(一)臨床資料的核實 一般使用調查法(詢問求助者的父母、朋友、同事等等)。 ■ 比較資來源地不同途徑(一致性); ■ 心理測驗與症狀的一致性; ■ 求助者的求助動機水準; ■ 求助者的求助方式(「主動求助」還是「被動求助」) (二)評估求助者狀態 ■ 心理狀態:認知、情緒、意志行為改變 ■ 生理狀態:食欲、睡眠、性功能、體重 ■ 社會功能:工作狀況、工作效率、交往 (三)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的分析 對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會功能狀態做出評估,只是一種現象學的診斷,為瞭解決問題,心理諮詢施還必須探明引發心理問題的原因,即要做原因診斷。引發心理問題的原因也可能不只一個,要分別對其在求助者心理問題的發生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做出評估。 不同學派有不同的觀點: ■ 精神分析學派強調潛意識中的衝突,童年時期的情結; ■ 行為主義學派強調條件反射的形成: ■ 認知理論則強調不正當的認知評價方式。 我們主張,在融合貫通的基礎上,因人而異,靈活運用。 ■ 生物原因: 疾病、外傷、遺傳 ■ 心理原因: 認知偏差、人格偏離、負性情緒記憶 ■ 社會原因: 環境影響、生活事件 (四)識別病因 一、生物學因素(疾病、外傷、遺傳) 1.求助者是否有軀體疾病 2.有軀體疾病,確定疾病與心理行為,有無因果關係 3.考慮生活年齡對心理行為問題形成的影響 4.考慮性別因素對心理行為問題形成的影響 二、社會性因素(環境影響、生活事件) 1.確定相關生活事件、人際關係及所處的生存環境 2.確定(求助者的臨床表現)與(社會生活事件)關係 3.確定社會文化(如道德、風俗、習慣等因素)與(心理障礙)發生的關係 三、心理因素(認知偏差、人格偏離、負性情緒記憶) 1.查看其認知能力和成長中有無錯誤觀念產生 2.查看求助者對現實問題有無誤解或錯誤評價 3.分析求助者內心世界有無新、舊觀念衝突,或對人、事有持久偏見事例 4.尋找求助者記憶,有無持久的負性情緒記憶 5.分析求助者思維傾向 / 習慣,有無邏輯性思維和不良歸因傾向 6.分析求助者經驗系統中存在不利因素(老眼光) 7.分析求助者有無深層主觀因素-價值觀(人生價值)方面問題 8.分析求助者是有心理發育停滯 (如果滿足方式停止發展或發育成熟後又倒過回來) (五)綜合 綜合以上四項的內容,確定求助者心理問題的性質及產生的原因。 寫出分析評估報告。 .............................................................. 中國大陸國家心理諮詢師考試保證班,諮詢專線:02-5558-8558 心理進修資源:
2012/03/13 16:49
|
|
【永誠進修網叮嚀】古希臘哲學家 蘇格拉底曾說:「最有希望的成功者,並不是才幹出眾的人。而是那些最善於利用每一個機會去發掘開拓的人。」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您付出多少努力,就必有多少收穫! 如果您對此進修課程有興趣,想進一步瞭解,請您按此聯絡永誠進修網,永誠服務專員竭誠為您服務。 |
||
您無法在此發表文章
您可以在此觀看文章
您無法回覆文章
您無法編輯自己的文章
您無法刪除自己的文章
您無法發起投票調查
您可以在此投票
您無法上傳附加檔案(上傳圖片)
您可以不經審核直接發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