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員 
註冊日期: 2011/12/12 11:26
文章: 239
等級: 14; EXP: 45 HP : 0 / 336 MP : 79 / 11266
|
指導專家: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 馮崇廉
在中醫理論中,春天是一個養“生”的季節。這裡的“生”,一方面指自然界的萬物復甦,另一方面也指人體陽氣的生發。依照五行學說,草長鶯飛的春季屬“木”,木對應的臟腑是肝臟。因此,肝臟是春季養“生”的主旋律。養肝之舉在於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多食養肝食物,這有助於我們健康平和地度過春季。
春捂正當時,別太快換薄衣短袖 立春意味著春天的悄悄到來,但自然界的寒氣仍未消退。特別是在早春時節,春寒料峭,倒春寒會接踵而來,所以,不要因為春天到來就趕緊換上輕便的春裝,特別是在春分之前,還是要“春捂”,注意保暖、多添衣服,特別是老人、小孩、患有心腦血管疾病者,春天更要注意防寒。 選擇疏肝、健脾的食物 春季既要養肝,又要健脾。養生飲食的原則一般與當季的主屬臟腑對應,並參考相生相剋的臟腑。春季對應肝臟,因此,養肝成為春季養生的大主題。而中醫又有“肝木克脾土”的說法,肝氣不舒還會影響脾胃健康,所以,健脾也很重要。
肝是人體的一個特殊臟腑,不像其他臟腑靠“補”來“養”,肝臟的保養需要靠“疏泄”。因此,養肝的首要原則並非飲食,而是保持愉悅的心情,避免悶悶不樂、抑鬱、煩躁等負面情緒。
食療的方式也有助於養肝。例如多吃當季的綠色蔬菜、多喝芳香的花茶,特別是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而苦寒、黏滯、酸辣的食物都不利於養肝,春季應少吃。
另外,中醫還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說法。春季自然界的陽氣生發,最適合體質虛弱的人“借用”大自然的陽氣來保健。早春時,可以適當補充溫陽的食物,如蔥、薑、蒜、韭菜、蒜苗、洋蔥等。到了晚春,即將進入夏季,則以平和的食物為主。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在溫陽的同時,也可適當食用滋陰的食物,如麥芽、麥冬、枸杞、百合等,可以讓春季養陽事半功倍,達到更好的養生效果。 注意室內通風, 避免細菌病毒滋生 春季萬物復甦,細菌也隨之快速繁殖。特別是在雨水陽光充沛的仲春,外界環境的細菌更容易滋長。因此,居室要多通風透氣,避免細菌、病毒長期在室內滋長逗留,引起流感等疾病。
進入春季,白晝的時間逐漸增加,夜晚的時間不斷減少。生活作息應當順應自然規律,適宜早睡早起,太晚入睡容易導致肝火旺。春季尤其提倡在晚上11時前睡覺,避免熬夜。另外,雖然春季容易發生春睏,但睡懶覺不利於陽氣的生發,切記要避免晚起。 多做戶外運動, 有助疏肝解鬱 春季是最適宜鍛煉的季節。一方面,自然界陽氣生發,多鍛煉有助於吸收利用自然界的陽氣。另一方面,多鍛煉有助於增強體質。多外出活動、曬曬太陽,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更有助於疏肝解鬱、保持暢快的心情。
資料來源:大河健康報
2015/02/25 1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