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機與愛情 兩岸擋不住
本文章發佈於 2006/6/30 (2091 人次閱讀)
連勇舜從上海第一醫科大學畢業七年,受到兩岸間政策「排擠」,一直無法如願當上醫生。去年連宋登陸後,中共對台灣廣開大門,「利台」措施一個接一個登場,包括在中、西醫大學畢業的台生,只要取得醫師執照,就能在大陸執業。
=================================================================
兩岸通婚日增,大陸配偶在台,從早期生活的適應到現在的族群認同,求同還是繼續存異大陸戲劇節目先來了,簡體字書籍更是一箱一箱運來,大陸觀光客快來了,中國崛起,中國風吹起,來勢洶洶,與狼共舞,與其擔心如何是好不妨想想如何示好找出兩岸最大交集的利益,台灣明天會更好。
大陸各省市的中考(高中職聯考)上周日結束,在滬工作12年的吳瓊垺,那天也陪著兒子在上海參加了這場有數十萬名考生競逐的聯考。吳瓊垺說:「這是台灣青年學子要成為『新上海人』的第一場人生逐鹿。」
陳津貝從高雄醫大生物系畢業後,目前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本科班就讀。雖然政府至今仍不承認大陸學歷,但像她這樣負笈西進高考的台生,一年比一年多。她和多數台生一樣,相信「這道防線,終將經不起時間考驗。」
連勇舜從上海第一醫科大學畢業七年,受到兩岸間政策「排擠」,一直無法如願當上醫生。去年連宋登陸後,中共對台灣廣開大門,「利台」措施一個接一個登場,包括在中、西醫大學畢業的台生,只要取得醫師執照,就能在大陸執業。
其實,2000年以來,台灣IT人、金融保險人、證券人、文化人、媒體人、音樂人,如大海波濤一浪接一浪衝進中國大陸,全衝著中國經濟崛起踏浪而去,商機是這些人拚搏的誘因。
中國崛起同樣讓台灣的門禁鬆動,今年來,台北城市背景不再是麥當勞、肯德基獨占鰲頭,來自大陸的同仁堂、小肥羊、全聚德等陸企招牌,已開始出現在台灣民眾眼裡。
打開電視,中國歷史劇畫面一台接一台播放,放了再放,不少台灣政治人物對大陸歷史劇如數家珍,「中國風」在台灣悄悄吹起,滲入到每個家庭,連一些偶像劇拍製也出自大陸,此時此景,可真的分不清自己是在台北、北京、還是在上海。
儘管大陸「超女」來台成了「啞女」,台灣粉絲依舊情深,一路跟拍,熱烈追捧。「中國風」勁道不輸「韓風」、「東洋風」,照樣颳得台灣人陶醉。
台灣政府「去中國化」的作為,有意抵擋這股來自彼岸文化、生活領域的勁風,但顯然力有未逮。全聚德的烤鴨在台賣得「呱呱叫」,同仁堂的藥膳套餐在五星級飯店開賣,吃趟「小肥羊」得排上半個鐘頭的隊伍,業者大把大把賺進鈔票,飲食文化果然最先「去,中國化」。
每個國家、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文化符號,像五四運動、故宮、四合院、全聚德烤鴨,一看便知是北京的符號;看到黃浦江、外灘、石庫門、南翔小籠包,就知道這是上海。台北的文化符號非101大樓莫屬,這座全球第一高樓,讓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更高。
遊客成群結隊,說話南腔北調,人手一台相機,在101大樓四周找尋最佳拍攝角度,「大陸觀光客來了! 」。人民幣在一些餐廳、景點商家流通,旅遊業者說,人通財就通,今年底等著「接財神」啦!
中國崛起也讓簡體字能見度,在全球大幅提升,聯合國從2008年開始全面採用簡體字。在台北忠孝東路上,聯經出版社開了家專賣簡體字書的「上海書店」;信義計劃區內,誠品旗艦店也開闢了簡體字館;簡體字在台灣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兩年,愈來愈多的台灣讀者開始步入「用繁識簡」的文化生活;去年簡體字書如潮水般湧進台灣,堆出160萬冊數字,來勢洶洶,快速打入大眾閱讀市場。在「上海書店」裡翻閱簡體字書的讀者說,簡體字書的印刷愈來愈精緻。
最近有些大陸語文專家向中共提出,加強繁體字教育的建言。吳瓊垺說,簡體、繁體都是中國字,台灣學子在大陸學簡體字,大陸開始要加強繁體字教育,這正是「性相近,習相遠」的寫照。
有「大陸媳婦」身分的施靜怡,先生來自北京,兩人在國外相識結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來歷很重要,」施靜怡說,孩子一年中有半年時間,在北京和爺爺奶奶住,幾年下來,簡繁體字都會看,「這樣滿好的」。
「新上海人」、「新北京人」帶有資本主義色彩,「新台灣人」有著比較鮮明的政治意涵。境管局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大陸配偶人數達22萬5,207人;比不上台灣人在大陸的「百萬雄師」壯觀。已入境台灣居留、定居的大陸人數有6萬多人,占總人數不到三成,這與政府採取「生活從寬,身分從嚴」的措施有關。
大陸觀光客就快大舉來台,台灣在文化、生活領域已明顯受到大陸的洗禮,周遭朋友是大陸人,同學有大陸人,老闆可能是共產黨員,台北城到處聽得到「京片子」和「吳儂軟語」,台灣先別擔心如何是好,該想想如何示好。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
兩岸通婚日增,大陸配偶在台,從早期生活的適應到現在的族群認同,求同還是繼續存異大陸戲劇節目先來了,簡體字書籍更是一箱一箱運來,大陸觀光客快來了,中國崛起,中國風吹起,來勢洶洶,與狼共舞,與其擔心如何是好不妨想想如何示好找出兩岸最大交集的利益,台灣明天會更好。
大陸各省市的中考(高中職聯考)上周日結束,在滬工作12年的吳瓊垺,那天也陪著兒子在上海參加了這場有數十萬名考生競逐的聯考。吳瓊垺說:「這是台灣青年學子要成為『新上海人』的第一場人生逐鹿。」
陳津貝從高雄醫大生物系畢業後,目前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本科班就讀。雖然政府至今仍不承認大陸學歷,但像她這樣負笈西進高考的台生,一年比一年多。她和多數台生一樣,相信「這道防線,終將經不起時間考驗。」
連勇舜從上海第一醫科大學畢業七年,受到兩岸間政策「排擠」,一直無法如願當上醫生。去年連宋登陸後,中共對台灣廣開大門,「利台」措施一個接一個登場,包括在中、西醫大學畢業的台生,只要取得醫師執照,就能在大陸執業。
其實,2000年以來,台灣IT人、金融保險人、證券人、文化人、媒體人、音樂人,如大海波濤一浪接一浪衝進中國大陸,全衝著中國經濟崛起踏浪而去,商機是這些人拚搏的誘因。
中國崛起同樣讓台灣的門禁鬆動,今年來,台北城市背景不再是麥當勞、肯德基獨占鰲頭,來自大陸的同仁堂、小肥羊、全聚德等陸企招牌,已開始出現在台灣民眾眼裡。
打開電視,中國歷史劇畫面一台接一台播放,放了再放,不少台灣政治人物對大陸歷史劇如數家珍,「中國風」在台灣悄悄吹起,滲入到每個家庭,連一些偶像劇拍製也出自大陸,此時此景,可真的分不清自己是在台北、北京、還是在上海。
儘管大陸「超女」來台成了「啞女」,台灣粉絲依舊情深,一路跟拍,熱烈追捧。「中國風」勁道不輸「韓風」、「東洋風」,照樣颳得台灣人陶醉。
台灣政府「去中國化」的作為,有意抵擋這股來自彼岸文化、生活領域的勁風,但顯然力有未逮。全聚德的烤鴨在台賣得「呱呱叫」,同仁堂的藥膳套餐在五星級飯店開賣,吃趟「小肥羊」得排上半個鐘頭的隊伍,業者大把大把賺進鈔票,飲食文化果然最先「去,中國化」。
每個國家、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文化符號,像五四運動、故宮、四合院、全聚德烤鴨,一看便知是北京的符號;看到黃浦江、外灘、石庫門、南翔小籠包,就知道這是上海。台北的文化符號非101大樓莫屬,這座全球第一高樓,讓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更高。
遊客成群結隊,說話南腔北調,人手一台相機,在101大樓四周找尋最佳拍攝角度,「大陸觀光客來了! 」。人民幣在一些餐廳、景點商家流通,旅遊業者說,人通財就通,今年底等著「接財神」啦!
中國崛起也讓簡體字能見度,在全球大幅提升,聯合國從2008年開始全面採用簡體字。在台北忠孝東路上,聯經出版社開了家專賣簡體字書的「上海書店」;信義計劃區內,誠品旗艦店也開闢了簡體字館;簡體字在台灣不再「猶抱琵琶半遮面」。這兩年,愈來愈多的台灣讀者開始步入「用繁識簡」的文化生活;去年簡體字書如潮水般湧進台灣,堆出160萬冊數字,來勢洶洶,快速打入大眾閱讀市場。在「上海書店」裡翻閱簡體字書的讀者說,簡體字書的印刷愈來愈精緻。
最近有些大陸語文專家向中共提出,加強繁體字教育的建言。吳瓊垺說,簡體、繁體都是中國字,台灣學子在大陸學簡體字,大陸開始要加強繁體字教育,這正是「性相近,習相遠」的寫照。
有「大陸媳婦」身分的施靜怡,先生來自北京,兩人在國外相識結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來歷很重要,」施靜怡說,孩子一年中有半年時間,在北京和爺爺奶奶住,幾年下來,簡繁體字都會看,「這樣滿好的」。
「新上海人」、「新北京人」帶有資本主義色彩,「新台灣人」有著比較鮮明的政治意涵。境管局統計,截至今年2月底,大陸配偶人數達22萬5,207人;比不上台灣人在大陸的「百萬雄師」壯觀。已入境台灣居留、定居的大陸人數有6萬多人,占總人數不到三成,這與政府採取「生活從寬,身分從嚴」的措施有關。
大陸觀光客就快大舉來台,台灣在文化、生活領域已明顯受到大陸的洗禮,周遭朋友是大陸人,同學有大陸人,老闆可能是共產黨員,台北城到處聽得到「京片子」和「吳儂軟語」,台灣先別擔心如何是好,該想想如何示好。
資料來源:聯合新聞網
該類別中的其他文章 | 發佈日期 |
熱烈祝賀 永誠學員順利畢業 學位完成外交部驗證 | 2021/7/26 |
留學生沒出國也行!教部因疫情放寬國外學歷採認標準 | 2021/7/26 |
「學歷有用論」重返流行 頂大碩士班報考人數飆升 | 2021/7/26 |
治療新冠肺炎,中藥為什麼有用? | 2021/7/26 |
港澳臺醫師在深圳可多點自由執業 | 2021/7/26 |
35歲以上管理層 熱衷考陸證照 | 2015/3/2 |